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节(1 / 2)

第四节

八月初六日辰正时分,马嘎尔尼在斯当东勋爵,小斯当东及许维的陪同下,相续离船登岸。

登岸时,直隶总督府的人早已从甲板至岸边铺好了个又宽又大的木桥,方便使团的人行走。桥面上铺了上好的大红毛毯,两旁别出心裁地安上软木栏,并缠上彩锦,颜色夺目。

马嘎尔尼望着这座简易的桥,惊叹地对许维赞道,

“亲爱的马,贵国真是太奢侈了,一座简易便桥,估计也要耗费不少的银两,若换在我国,根本不可能为了迎接外国使臣而耗费如此多的费用,那都是纳税人的钱款。”

许维尴尬地解释道,

“我们中华是礼仪之邦,当然要对外来的朋友友好些。些许铺张也是应允的,有句老话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朋友做出些出格的事情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抵达岸边,立刻便有一把总领着马兵一队及四乘小竹轿跟随而来。在英吉利没坐过小竹轿的三个洋人颇为好奇地摸了摸,看了看,才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两名轿夫在前,两名轿夫在后,在一声统一的号令后,便整齐划一地摇摆起竹轿来,孔武有力地迈步前行。

这一晃一荡的味道还真让英吉利人感到新奇,三个人都口中不断地发出的声音,而许维则在偷笑,这些洋鬼子还真没见过市面,土包子一群,还敢来****耀武扬威!

行走了一段时间后,众人来到了海神庙。这里是直隶总督的临时行辕所在。行辕之外则搭着数顶军帐,驻防有督标的兵马。

许维一行人刚落轿,帐中兵队便鱼涌而出,手中均执着兵刃,整齐地分列成两长排。而马兵则也有一队现身,左手执弓,背后背着一壶箭,策马挺立。

在一阵乐鼓齐鸣之后,直隶总督梁肯堂迈着方步终于出现在许维的眼前。

对于梁肯堂此人,许维倒是知道的,行事素来模凌两可,在和与自己之间摇摆不定,称得上是个官场不倒翁。

已是七十八高龄的梁肯堂,其面和善,一团和气。个头偏矮,但还健壮。眼睛虽小但偶露精光,可见也是个不吃亏的主。有着一部堪比关公的长须,须白如银,下垂至胸。

此老一眼见到许维后,当场愣了下,而后略有疑惑地小声询问道,

“前方可是许九衡许制台?”

“哈,这不是构亭公吗?怎么,居然都亲自来此迎接英吉利使团?”

梁肯堂那如树皮般的干皱老脸极富表情地露出个笑意,说道,

“哎,谁让老夫是直隶总督啊。不过能在英使贡团中见到九衡大人实在是让老夫惊讶不已,料来此番进京必能引起满朝文武轰动。”

“英吉利使团之正使马嘎尔尼与我乃是故交,今次进京他特意提出要我全程陪同,其意之恳切,让人无法惋拒。也为显我****待客之道,我只好不辞辛苦地跟着。”

“许大人都不怕皇上怪罪你私自离境陪同使团进京?”梁肯堂不怀好意地说道。

“皇上应该能体谅我的苦衷,毕竟我大清朝的颜面最为重要,我也写了道折子呈上去了。”其实这么多年来,许维渐渐猜出个简单的道理,自己有很大可能是乾隆的私生子,今次也是许维的再一次试探。结果好像真如许维的想象那般,乾隆并未有任何责怪自己之意。若换任何一个其他的督抚,未接圣旨而擅离辖地,换来的绝对是免职下场。

“哦,如此就好,老夫生怕许大人您未曾禀报皇上知晓,被御史们知道了免不得会被弹劾!”梁肯堂装出一副好心好意的样子。

“多谢梁大人厚爱!不如就此大家移步吧,这外头风大,贡团使臣们若是着了风寒可不好办啊。”

“你看看我,呵,年纪一大,谈起话来就容易忘事,来,诸位请都随我至大厅一坐吧。”

在直隶总督梁肯堂的亲自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大厅之内。总督府侍从及属员多人早已在厅中分列两行,作八字式恭立站班。

“诸位,请坐。来人,上茶。”

从厅外鱼贯而入十余名侍女,手中端着碧绿色的托盘,托盘上放置着白玉小盏,杯中置着上等的安溪铁观音茶。

“诸位不妨品尝一下我们的上等铁观音茶。”梁肯堂带头示意般轻呷了一口,脸上露出副神仙般享受的样子。

在英吉利,这茶叶可是只有贵族们才能喝得起的物事,马嘎尔尼他们当然都清楚得很。就算不好喝,也会极力赞扬一番,不然就会被其他的贵族们所耻笑。

许维心中嘀咕了一句,老不死的,有必要装成这模样吗?一茶叶而已,又不是什么仙家秘肴!面上自然不会损了自家的面子,第一个跳起来赞好道,

“好茶,好茶,这福建安溪铁观音音不愧居乌龙茶之首,香高味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