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6.026章(1 / 2)


“在我心里,您值一万块, 可是今天这肥皂也不是我的, 您要是愿意拿二十个鸡蛋来换走两块肥皂, 您就换。如果,您不愿意, 那就请回。这天也晚了, 明天我还要去上课,姑姑, 你看你……”丁小甜脸上堆着笑说。

别看她脸上笑着, 可这话是一点儿不客气。

听到丁小甜说的话,丁红英的脸一下子就僵住了,满脸震惊之色。

她实在是想不到这个从来都在自己面前乖觉的侄女, 竟然说出这种不孝顺的话来。

听丁小甜话里面的意思, 她不但不会送她肥皂,还要她跟别的村民一样用二十个鸡蛋换两块肥皂回去,一点都不给她优惠。

这种作风, 简直跟她那个死去的爸爸有得一比。

丁红英绝对没想到以前都好使的“孝顺”的大棒子, 现在不好使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 你嫁了人,就变得这么不孝顺了。难怪,你会跟你婆婆闹翻呢, 原来是眼中没有长辈, 忤逆你婆婆, 才会在婆家呆不下去,跑回娘家了。”她眯着眼睛,讥讽道。

听到丁红英这么说,丁小甜直接怼回去:“可笑,我不给你拿我同事的肥皂,我就成了不孝顺了?你咋不说你上门什么便宜都想占,不像个长辈呢?至于,我跟我婆家的事情,更轮不到你来说,我爸爸虽然不在了,可还有我妈呢,我妈还是你的嫂子吧,嫂子都没说话,轮得到你来说?行了,我也不跟你废话,你要换肥皂,就是十个鸡蛋,不换请回!”

丁红英闻言,被气疯了,使劲儿地一拍桌子:“丁小甜!我可是你姑姑,你竟然这样跟我说话!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几块肥皂也看得上?”

丁小甜撇嘴,轻轻说:“看不看得上你心里没数吗?看不上,就跟其她人一样用十个鸡蛋换一块肥皂,为什么要用二十个鸡蛋换四块肥皂。”

“你……”丁红英被气得脸都红了,一只手指着丁小甜,“好,好,你不拿我当你姑姑,我也没你这个侄女。你用肥皂换鸡蛋,这是投机倒把,犯了投机倒把罪,我要去向夏队长反映!”

本以为这样一吓,就会把丁小甜给吓到,她就会服软,向自己说好话,顺便送几块肥皂的。

没想到,丁小甜脸上就没有露出一点儿害怕的样子来,而是老神在在地说:“姑姑,你想去反映,尽管去反映,还有你别忘了告诉夏队长,妇女队长韩爱华也犯了投机倒把罪,她用鸡蛋跟我换了四块肥皂呢,到时候看夏队长怎么处置?另外,姑姑,我想提醒你,你要是得罪了韩队长,恐怕一家人都要被调去抬石头修水库了。”

这话一说出来,只见丁红英的脸色由红变白,气得浑身哆嗦,说不出来反击丁小甜的话了。

因为丁小甜的话一点儿都没夸张。

她要是去向夏队长反映丁小甜用肥皂跟村民换鸡蛋,把妇女队长韩爱华也牵连进去,别说韩爱华因此受到批评和处罚了,就算没什么事,韩爱华以后恐怕也得给她家的人小鞋穿了。

其实,她也就是咋呼得凶,在这附近的乡村,多得是村民换各种吃的用的。

政策虽然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许大家做买卖,用钱买卖东西赚钱,可是老百姓互相以物换物,却是被默许的。她要真去反映了,村民们用鸡蛋换几块肥皂用,夏队长顶多把人叫去教育一顿,也不会有什么处罚。但是人家知道是她去反映的,不在她后面戳她脊梁骨才怪。

这可是要得罪人的,都是这个村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除非逼急了,不然谁会做这种不长脑子的事情啊。

丁红英也不傻,知道这种事情只能嘴巴上说说,不能真去干。

丁小甜冷眼瞟着丁红英的脸色,心说,被你拿孝顺的大帽子压着当孝子贤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姑姑,你换不换,不换请回,我跟秀琳要睡觉了。”她含蓄地下了逐客令。

“哼!”丁红英狠狠地瞪了丁小红一眼,“你不要得意,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说完,丁红英抓起自己放在桌子上的篮子,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丁小红在她身后拖着声音说:“姑姑慢走!”

接着她关门,插上门闩,数了数自己的肥皂还有多少块,以及换了多少鸡蛋。

妇女队长韩爱好四块,换了三十二个鸡蛋,焦大娘两块,换了二十个鸡蛋,周大娘四块,换了四十个鸡蛋,晚饭后来的两个村民七块肥皂,换了七十个鸡蛋……

加起来是十七块肥皂,换一百六十二个鸡蛋。

现在她还剩下十一块肥皂,丁小甜预测,最多还要两天左右,这些肥皂就会被换完,她能到手一百多个鸡蛋。

明天她就可以把一百个鸡蛋给袁会计送去,让她付十块钱,再把这钱给母亲。

但丁小甜却不想这么快给袁会计送鸡蛋去,她想拖上两天,不想让袁会计感觉到她的肥皂票很容易换到鸡蛋。

打定主意之后,丁小甜把鸡蛋和肥皂都放进了自己的随身空间,然后从随身空间里面拿出装着温水的水壶出来,倒水给女儿洗脸洗脚,然后陪着她上床,给她讲几个故事,哄着她睡觉。

女儿睡觉之后,她照常进入随身空间去看了看她种的蔬菜和栽种下去的水稻。

蔬菜和水稻的长势良好。

然后她在自己的随身空间里面转了转,看自己如果要培植蘑菇和木耳的话,在哪里搭建大棚。

转来转去,她只在小树的东边看见挨着水池有个二十平方的空地。

这块空地可以利用起来搭建大棚。

不过,要想培植蘑菇和木耳成功,需要的东西非常多,最关键的就是菌种和木耳菌丝,还有薄膜。

这两样在她帮助大哥栽种蘑菇和木耳的九十年代,只要出钱就能买到,而在这个年代,恐怕不容易买到,尤其是薄膜,丁小甜在供销社都没有看见过,只看见过塑料布。

塑料布用来作为大棚的顶子还行,可要用来装培植蘑菇的料,就成问题了。

没有现成的菌种和菌丝卖,丁小甜也可以自己培育,但是过程绝对复杂,成功率也不高。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让丁小甜觉得说起培植蘑菇和木耳容易,她也有技术,但真正动起手来做就是困难重重,十分复杂。

光是搭建一个大棚,也要木头竹子和绳子塑料布等一系列材料。

现在的她手里只有十一块钱,或许搭建一个大棚下来,钱就所剩无几了。

如果她真要栽培蘑菇和木耳,也应该在她手里宽裕一点儿再说,所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尤其是菌种和菌丝,丁小甜需要找到人家现成制作出来的。

那种东西,她觉得小县城根本不可能有,有的话也是在省城的农业研究所,但是农业研究所的菌种和菌丝,不可能面对社会出售。除非能找到农业研究所里面的研究员,通过私人渠道,让人家帮忙培育一些菌种和菌丝,才有可能使得自己获得母种,然后繁殖出更多的菌种和菌丝,用于蘑菇和木耳的栽培。

综合以上,丁小甜得出结论,现在还不是建大棚,培植蘑菇和木耳的时候,条件并不具备,这件事需要延后。

在光荣小学校放暑假之前,她在小学做数学代课老师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怎样认识更多的人,换到更多的物资,小赚一笔,给女儿买个小童车,是比搭建大棚栽种蘑菇和木耳见效更快的事情。

从随身空间出去的时候,丁小甜多摘了一些随身空间里小树的树叶,现在她习惯于在自己做的菜里面都放上一些这种树叶了。而且,她还把一部分树叶晒干了,揉成碎末装进小玻璃瓶里拿来做调料。

第二天去学校代课,中午吃饭的时候,古老师问丁小甜还能不能弄些鸡蛋来。

丁小甜问她:“你还要啊?”

古老师说:“不是我,是我爱人的钢厂的车间主任的爱人,她常上我们家来串门儿,看见了我放在厨房里的鸡蛋,问我哪儿来那么多鸡蛋。就是昨天的事情,你换给我的鸡蛋,我拿回去蒸鸡蛋羹,才用了两个,她看见篮子里面那么多,就晓得这不是从副食品商店里买的了。因为我们的副食品票一个月只够买十几个鸡蛋,所以,她就看出来了。后来,在她的一再追问之下,我就说了。她说她也愿意按照我出的那个价格买一些。你看,丁老师,你能不不能帮个忙,弄五十个鸡蛋来?”

丁小甜记得当初卖五十个鸡蛋给古老师,是算得八分钱一个。

卖给袁会计是一毛钱一个,如果说卖鸡蛋换钱,显然是不如卖给袁会计。当初卖八分钱一个鸡蛋给古老师,也是因为看在古老师在自己进学校后肯帮自己。但她介绍的人,再来买八分钱一个的鸡蛋,丁小甜就不太愿意了。

然而,如果古老师认识的那个公社钢铁厂的车间主任的爱人,她愿意用别的日用品来换鸡蛋,丁小甜倒是愿意的。

据丁小甜的了解,公社钢铁厂这个单位的劳保福利是很多的,包括劳动布的衣服,手套,胶鞋,肥皂等。车间主任家,这一类的东西不会少。

劳动布的手套,还有军绿胶鞋,这两种东西很受农村人喜欢,尤其是绿胶鞋,是最受村民们欢迎的鞋子,又耐磨又经穿,穿出去还上档次。

这样的鞋子,凭票在供销社买八毛五一双,黑市上卖是两块钱一双。

如果说一块肥皂跟社员们换鸡蛋是十个,那么胶鞋,一双可以换三十到三十五个鸡蛋,社员们想换的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