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4节(1 / 2)





  顾绵绵看到女儿,尴尬地笑了笑,从卫景明腿上站起来,“嘉言来了,怎么没去找姐姐玩。”

  嘉言立刻蹬蹬蹬跑进来,爬到她爹左腿上坐好,指着右腿对顾绵绵道,“娘,你坐那边。”

  卫景明哈哈笑,“娘子快来。”

  顾绵绵真没拒绝,笑着坐了下来,跟女儿玩手拍手,翻花绳,卫景明在中间监督,防止女儿耍赖。

  转天,杨石头要辞官的消息果真传遍了京城。顿时,那些被杨石头劝退的人都蠢蠢欲动起来,开始四处活动。人一多就乱,卫景明最擅长从混乱中查找蛛丝马迹。

  同时,一份杨石头的家产清单被列了出来,上面将杨石头日常起居的所有器具都写的清清楚楚,连两个裁缝铺的票据都贴在了上面。杨石头的官服破了,总是缝缝补补,很少去做新的。

  卫景明将清单送到了魏景帝的案头,魏景帝看着那份寒酸的清单,心里有些感慨,若这单子是真的,我大魏朝何愁将来。但魏景帝毕竟不是小孩子,查案子要看证据。

  卫景明将杨家仆人放回去,并扬言仆人已经交代了送银子之人。仆人出去没多久,果然被人盯上了。没过几天,卫景明就查到了杨石头的顶头上司霍大人身上。

  自杨石头上任以来,打乱了霍大人的许多步子,他不止一次在人前批评过杨石头,还在人后说过杨石头不识大体,这话能找到许多证人。

  不仅如此,霍大人曾两次找到尚书大人,要弄走杨石头。

  第三,那个告状的人不知为何忽然招了,是霍大人让他送的钱,许诺他等杨石头倒台之后,就给他弄个六品官当当,还说杨石头坏了许多人的财运,那一千两银子是霍大人让那些被杨石头驳斥的人凑出来的。卫景明找了这里面凑银子的人来问,果然,霍大人曾提起过给杨石头送礼的事儿。

  一切证据看起来都指向霍大人,但卫景明心里清楚,这案子查起来太容易了,此事绝对不会如此简单。

  金崇安把结案文书送了过来,“大人,请您过目。”

  卫景明略微看了两眼问道,“崇安,你相信吗?”

  金崇安也摇头,“大人,这事儿半真半假,霍大人确实憎恨杨大人,想把他弄走,但银子的事儿不好说。”

  二人心知肚明,霍大人是三皇子的表舅,这中间的水有些深,杨石头可能就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在霍大人。吏部尚书老了,等过几年老尚书告老,要是霍大人上去,怕是有很多人不放心了。

  卫景明忽然笑了起来,“崇安,咱们就把这个送上去吧,陛下若是不信,就让北镇抚司去查,相信王总管比咱们能耐强。”

  金崇安也忍不住轻笑,“大人,王总管可聪明的紧,从来不碰这些事情,他的靠山是陛下。”

  卫景明忍不住骂了起来,“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陛下,看看陛下怎么办。这些人也是心黑,党争归党争,怎么能陷害杨铁头这样的人。不管谁做了太子,难道不需要杨铁头这样的人?糊涂,愚蠢!”

  金崇安小声道,“大人,咱们的目的不就是替杨大人洗清冤屈,如今目的已经达到了。”

  卫景明点头,“你说得对,让人去找几个酒楼,把杨铁头生平的事迹传播传播,大魏朝好不容易出现个刚正不阿的大清官,还被人这样玷污,简直岂有此理。”

  金崇安笑着点头而去。

  等结案奏折送给魏景帝,魏景帝看了一眼就放下,“卫爱卿,此案查完了?”

  卫景明点头,“回陛下,所有事情证据确凿。”

  魏景帝抿紧了嘴不说话,“你去吧。”

  等卫景明一走,魏景帝问王总管,“你也这么认为吗?”

  王总管有些为难,卫景明在明处查,他在暗处查,他查到的东西更多,但只敢跟魏景帝说一部分,他原指望卫景明把这中间的利害关系捅出来,谁知卫景明奸猾,就弄个表面功夫,直接把霍大人拎出来挡枪,难怪魏景帝不高兴了。

  魏景帝把奏折一扔,“你们每日里满口忠君爱国,一牵扯到利益之事,就开始三缄其口,还不如一个杨石头。”

  王总管吓得跪了下来,“陛下息怒,殿下们还年少。”

  魏景帝哼一声,“朕不出手,都以为朕是个傻子,好糊弄。”

  魏景帝一怒,真把霍大人下了狱,证据确凿,霍大人想抵赖也行。霍大人在狱中喊冤,他虽然想弄杨石头,但银子真不是他送的。三皇子想保霍大人,可还没等他想出办法,魏景帝以霍大人品行不正为由,夺去侍郎之位,念在受贿金额较低,罚没一半家产,发还老家,侍郎之为由吏部郎中杨石头顶上。

  这一认命顿时让朝堂炸开了锅,要知道霍大人在吏部干了十几年,眼见着就要升尚书了,虽然和三皇子连着一点亲,但私底下从来不和三皇子来往,如今忽然被撸下来,让百官们的心一紧。

  霍大人被撸了也就罢了,那杨石头是什么人,几个月之前他还是一个小县令呢,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侍郎,陛下这是看中了此人的一身硬骨头?

  不管众人怎么想,这个节骨眼上,几个尚书们都闭嘴,其余人也只能在心里嘀咕。

  杨石头出狱那一天,晴空万里,卫景明命金崇安亲自驾车送他回家。

  走的时候是刑犯,回来却是侍郎,杨家老父母抱着儿子老泪纵横,杨石头也有些动容。

  杨侍郎走马上任,朝堂上顿时风声鹤唳起来。别看此人年轻,却入了陛下的眼,那些想走关系的人,都歇了心思,有想拉拢杨石头的,也在心里掂量起来,万一人没拉拢来,被他削了老脸,那可就难看了。

  杨石头出狱后,卫景明并没有和他有过多来往,二人各自忙碌。听闻杨石头借别人家的小院子居住,魏景帝心里有些惭愧,给杨家赐了一栋单路四进的宅子,杨石头搬家后,命杨夫人往卫家送了一份谢礼。谢礼十分简单,就是杨夫人做的针线,还有街上买的一些点心。

  魏景帝罢免了霍大人,三皇子晋王一派沉默了许多,就在二皇子齐王欢欣鼓舞的时候,魏景帝忽然临幸年老色衰的周淑妃好几次,三皇子一派立刻恢复了士气,似乎找到了希望一般。

  卫景明懒得去管这二王之争,还争个屁,等到了明年春,大祸就要临头了。

  作者有话要说:  咳,当皇帝也不容易~

  第7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春天, 大魏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春的麦子又是一场大丰收, 魏景帝龙颜大悦。

  自魏景帝继位以来,老天似乎都站在他这一边, 各处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更没有人举旗造反,连年庄稼丰收,人口快速滋生, 百官们拍马屁时总是说魏景帝是天命之子,身赋祥瑞,福泽天下苍生。

  一时间,整个京城里歌舞升平,太平盛世,莫过于此。百姓兜里有钱, 家里有粮, 自然开始学会了享受。京城店铺林立, 每日人头攒动, 顾绵绵的几个铺面全部都租了出去, 一年收的租子都够一家子的基本吃穿。

  为了庆祝天下太平,四月初, 魏景帝在今春春闱结束后, 特意让钦天监挑了个好日子, 他要带着新科进士们一起去祭祀皇陵,然后宴请百官,京城消除宵禁三日。

  消息一出,整个京城的百姓都跟着欢乐起来。平日里晚上无事干, 想出门溜达吧,前半夜还行,到了后半夜就不许走动了,要是能取消宵禁,到哪里玩个通宵都没问题。

  祭祀皇陵是大事,礼部尚书承恩侯忙得脚不沾地。此次祭祀,帝后同行,百官跟随,承恩侯府这几年非常低调,刘皇后在宫里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弱,若不是到了重大节庆,她也不让妃嫔们去她那里请安,众人眼里渐渐只认识得宠的贵妃和齐王晋王之母,皇后只是个占着位置的摆设,如同当年的方贵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