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9节(1 / 2)





  蒜黄韭黄一般都是冬天没什么蔬菜的时候,把蒜、韭根放在暗室里培育,没有阳光,长出来的菜没有叶绿素,嫩黄色,也很好吃。姜芸就想培育试试,成功了冬天就直接在自留地大面积培育。

  姜光焜:“倒点酱油。”

  炒韭、蒜、葱类的蔬菜,姜芸都喜欢加点酱油,会特别鲜香,小孩子也学会了。

  因为袁野会说话,家里人都高兴,这顿饭吃得就特别开心。小海炒了一小盆韭黄炒鸡蛋,又带着弟弟们给宋书记、大队长、张爱英家送了个菜,以示庆祝:我们家袁野会说话了!

  吃过午饭,大家都歇晌觉。

  孩子们精力旺盛,他们不睡觉。小海带头和面洗了面筋,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黏黏的,掺在细长杆上,再绑再长棍子上去粘知了。

  如今细面精贵,满村就姜芸家舍得拿面粉哄孩子玩儿,满村也就姜芸家小孩子有自主权。可把蛋蛋兄弟、铁头、柱子等孩子羡慕得不轻,一中午就围着哥几个转,跟着去粘知了,帮忙打前哨。

  袁野本来像从前那样守在家里看姜芸睡觉,结果被孩子们拉出去帮忙粘知了了。他目力绝佳,力气大手稳,一粘一个准儿,一晌午就能带着孩子们粘不少。

  最后小海负责分战利品,参与者人人有份,还打发那小哥俩回去给姜家送。

  而姜芸午休一个小时就起来,梳梳头洗把脸去大队找宋书记。

  结果宋书记、大队长和福爷爷几个已经去地里勘察麦茬庄稼的出苗率情况。这一次三个大队全是姜芸负责浸种,出苗没问题,只是种的时候为了保险一个窝里撒了两棵种子,一共长出两棵玉米来,就需要拔掉一棵。

  全都长得很好,拔掉哪棵都舍不得,可惜还是要拔掉,否则分散营养一棵也长不好。

  大队长乐呵呵的,“姜芸真的很了不起,咱们大队以后种子不成问题。”

  宋书记也频频点头,“今年的模范大队咱们是拿定了。”

  福爷爷背着手,“就模范大队?”

  宋书记笑道:“模范个人也得争一争,我已经写好推荐信啦,你猜推荐谁?”

  福爷爷心里欢喜,嘴上道:“反正不是我。”

  巡逻了一会儿大队长继续去别的地块看看,宋书记就和福爷爷一起回大队。

  路上他问:“老哥,你这个腿好多啦?”

  福爷爷拍了拍,“那是,比你都好。”

  两人说笑着回大队,正好碰到出来找他们的姜芸,就一起回去说话。

  姜芸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然后道:“书记,咱们可以给革委会食堂大量供应鸡蛋了。”

  宋书记自然很高兴,之前食堂就说大量要,姜芸给压了一阵子,想等牧场弄利索陈家大队的鸡送来再说。

  姜芸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宋书记等人,她想做高档精品,不管蔬菜还是鸡蛋。现在就开始做高档品,打开政府食堂的销路,以后有利于他们发展其他大众产品。

  她可不想只做菜农,然后受制于运输业、中间商等资本限制,将来出现终端买不到好菜,菜农的菜还烂在地里没人要的情况。

  而要想把整个流通环节打通,自然需要很多人的支持。现在趁着改革开放还没开始,先把省内的口碑打出去,以后的事情都好说。

  宋书记对这些的了解自然不如她多,不管是理念还是一些想法都跟不上,但是他好学。他和姜芸聊了半天,就明白很多,为什么姜芸要走高档路线,为什么不和郊区菜农抢市场等等。

  宋书记直接拍板:“我同意,我代表大队长也同意。”

  姜芸又提议把小牧场的权责明确一下,她借大队的钱,可以当大队资金入股,但是管理权等都在她手里,白纸黑字明确下来。

  这样以后也不会发生其他的纠纷。

  毕竟宋书记和大队长年纪大了,不会一直任职,等过两年公社、革委会取消恢复乡镇建制等,势必会有一些动荡。

  她要防患于未然。

  宋书记对这些也不了解,但是福爷爷懂一些,他们可以商量一下,再跟公社取取经就可以确定下来。

  说完大事儿,姜芸又跟宋书记和福爷爷商量,小牧场和试验田需要人帮忙,她得从大队挑几个。

  宋书记让她自己决定。

  姜芸之前已经跟张爱英、孙桐、杨晴和另外一个女知青商量过,她们都非常乐意来给姜芸帮忙。

  男劳力有袁野帮忙,就不需要再挑大队的。

  第二日姜芸先去试验田看看,然后回牧场,陈福基已经带人来送第一批小鸡仔。

  杨晴领着小海小河正在接收,一只只点数清楚,还要拿洋红洋绿给小鸡仔抹抹红绿屁股,一是为了计数,二是为了标记,免得不小心跑出去被人拿走不归还。

  杨晴:“姜芸,第一批送了三十只小鸡仔,十只三个月的童子鸡,六只小鸭子,还有两对兔子。”她把记录的账目给姜芸看。

  姜芸看了一眼就去和陈福基打招呼,给他签字让他拿着单子去大队找福爷爷支钱。

  那边张爱英和孙桐在薅野菜剁野菜,丢在喂食区,让母鸡和鸭子们自由进食。

  虽然有牧草,但是姜芸用灵泉浇灌的野菜却是鸡鸭们的最爱,又嫩又肥,吃起来比牧草更美味儿。

  姜芸和她们聊了聊,发现她们适应得不错,个个做得很开心,她就放心了。

  她们当然开心啊,在这里工作可比下地舒服,不仅工分一样,姜芸还给他们蔬菜以及鸡蛋的补贴呢。

  小海在看账本,清对数据,小河则带着姜光熠和姜光焜在那里捡鸡蛋,一个个数清楚。

  小孩子们捡鸡蛋又熟练又小心,一个都不待破的,还用炭笔画上记号。

  姜芸看他们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认真的样子最美丽,小孩子也不例外。

  小海看到她,“娘,以后咱们的鸡蛋就只给几个食堂送,其他的就不零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