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章(1 / 2)





  黄大龙的姑姑黄家宜十年前反抗包办婚姻逃去了上海,如今做了个小有名气的昆曲班子的老板娘,过得不错。去年过年还带着丈夫和一双儿女回东河村来了一趟,又是穿皮衣又是穿高跟鞋,洋气得很。当时,可把东河村的这些女人们羡慕坏了。当初看黄家笑话的人也笑不出来了。

  黄家人也因为黄家宜荣归故里而在村子里扬眉吐气好几天。

  然而在老一辈的东河村人看来,就算黄家宜做了昆曲班子的老板娘也是个戏子,戏子都是不入流的下贱货色。所以,他们看不起黄家宜,暗地里吐口水,诅咒说黄家宜这种逃婚败坏风气的女人一定没有好下场,早晚夫死子散的。

  阮鲁氏就跟她公婆这样的老一辈的东河村人的看法一样,认为凡是自己做主挑选女婿的姑娘就跟黄家宜一样败坏风气,绝对没有好下场。她呢,也不允许自己的三女儿阮秀去学什么城里的学生喊口号提出来的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

  东河村离上海城只有八十多里路,阮鲁氏认为那里是一个人人爱钱,道德沦丧的地方,凡是从上海传来的东西都不好,她不准自己的儿女们去接触那些东西。

  但阮鲁氏不喜欢黄家宜,可并不代表她不喜欢黄家,尤其黄家的大儿子黄大龙更是她心目里的好女婿。

  黄大龙长得像白面书生,在整个东河村的后生里面显得最斯文俊俏,一点儿都不像个农村人,倒像是镇子里学堂里教书的教书先生。

  话说回来,黄大龙小的时候也真读了几年私塾,书还读得不错,然而他阿爹说他是黄家长子,以后黄家的家业多半由他继承,所以不让他再读下去,让他回家务农。

  相反,黄家的二儿子,黄二龙长得像糙汉子,却被他阿爹逼着去读书。结果呢,黄二龙书读不好,农活也做不好,跟乡镇上那些跑江湖的称兄道弟倒是常搅合在一起。家里祖父母,还有父母没少打他骂他,可他依然该干嘛干嘛,完全不受他们管束。

  其实,黄二龙只服一个人管,他曾经说要是阮菱嫁给他做老婆,他就老老实实在家呆着种田了。可惜了,阮菱瞧不上他,阮菱爹娘更是不放心黄二龙这样的人,于是挑了西河村的范成斌做女婿。

  阮家相中了范家在西河村算中等人家,有十几亩水田还有八亩桑田,范成斌是家里独子,家里除了公婆和一个小姑子以外没有别的人了。这样的人家嫁过去,日子过得素净,更何况范成斌也是一表人才,很中意阮菱。

  阮秀爹娘不介意黄家宜十年前逃婚损害了黄家的名声,除了黄大龙人俊俏斯文外,还因为黄家是东河村的富户,家里有二十八亩水田,三十亩桑田,带楼的青砖大瓦房十六间。谁要是做了黄大龙的媳妇,肯定是吃穿不愁,连农活也不用干的。因为黄家请了长工干活,黄家的女人们只用干些轻省的家务活,还有每年养一次春蚕。

  他们也并不是只贪财的父母,之前黄二龙喜欢阮菱,他们没同意,也是觉得黄二龙人本生不稳当,阮菱又不喜欢他。

  可黄大龙在阮秀父母的眼里是跟黄二龙不一样的,黄大龙表露出喜欢阮秀的意思,他们就想成全这一桩婚事,不考虑阮秀对黄大龙没意思。

  所以,阮鲁氏跟黄大龙的娘黄刘氏最近半年多在村里碰面了,一唠家常就是半天,很亲热地说话。

  阮秀感觉到了自己父母想要跟黄家做亲家的意思之后很苦恼,思前想后只得在邻居程罗氏跟前透露出自己讨厌黄大龙的意思了,希望借用想跟阮家攀亲的程家来阻拦下黄家。

  她想,要是最后真得无法避免嫁给黄大龙的话,那也学着黄家宜那样逃婚,跑去上海好了。

  穿前,她好歹也是个搞服装设计的人,大不了,她去城里做裁缝,也能混饭吃。

  今天阮菱出嫁之后,阮秀才后知后觉地有了危机感,因为听阮鲁氏的口气,她的亲事这是提到日程上了。

  如果要逃走的话,那么手上就要有钱才行,这会儿她心疼起她刚才交出去的那几块银元了。

  哎,危机感一来,阮秀就丢掉了以前那些没出息的想法,什么找个知根知底的附近的人嫁了。她现在,开始想怎么才能弄到些钱存下来,以防不测。

  接下来她连阮鲁氏说的黄家宜是个嫁出去的女子,代表不了黄家的话都没听进去,洗碗也洗得心浮气躁,还打烂了一个碗,招致了阮鲁氏的又一顿骂。

  最后还是她嫂子俞桂花在一旁说今天是阮菱出嫁的好日子,家里要和和气气的,这才让阮鲁氏住了嘴。

  阮秀蔫蔫地帮着她娘还有嫂子洗完碗,装进箩筐里,正打算跟嫂子一起去还借的碗和盘,却见到阮安急匆匆地跑进来,向她们报告了一个坏消息。

  他慌慌张张地说:“村西头有人说二姐夫出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慢慢讲故事,多谢大家支持。

  ☆、第3章 出事了

  “阿安!你二姐的大喜日子不许胡说八道!”阮鲁氏一听就竖起眉毛教训儿子。

  阿安赶忙说自己不是胡说的,是听到程家老三程丰生说的,他才从九亭镇上的学堂里回来,半道上碰见姐夫迎娶姐姐的迎亲队伍,看到有几个蒙面人去抢花轿。结果姐夫为了护着姐姐,被打伤了腿。好在今天程家的老大和老二去镇上办年货顺带接程丰生回家。他们两兄弟看见那几个蒙面人抢花轿,就抄起扁担上前去帮忙,然后打走了那几个拿刀的蒙面人,只不过程家老二受了点儿轻伤。然后他们两兄弟好人做到底,护着姐夫和姐姐去了西河村。

  阮鲁氏听完腿都软了,她很想立即让人去西河村范家看一看受伤的女婿,还有受惊吓的女儿。可是这女儿才嫁出去,娘家人就去夫家似乎有点儿不合规矩。听说了女婿受伤,不去看也说不过去。

  于是她马上去屋里把喝醉了酒睡觉的丈夫阮茂金叫起来了,然后去把大儿子阮平也叫了起来。照例是作为长媳的俞桂花在家,带孩子,领着小姑子阮秀和小叔子阮安看家。

  阮茂金夫妇让大儿子去翻出来一些旧年存下来的跌打损伤的药材包起来,拎着去西河村范家探望女婿和女儿。

  西河村离东河村只有十几里地,有一条永清河蜿蜒在两个村中通过。

  据阮安说,范家迎亲的队伍就是在过永清河上的那座石拱桥时出的事情。他们来抢花轿没抢着,就跳上桥下停的一艘乌篷船跑了。因为今天下雪,天又冷,下晌的时候路上没什么人,他们就窜出来抢人了。

  要说,最近几年东河村和西河村都没有这样光天化日出来抢人的,出了这样的事情阮家夫妇还是够吃惊的。

  阮鲁氏一边走一边咒骂那些抢匪定会不得好死。

  阮茂金则说也不晓得范家会不会去向刘保长告状,让刘保长派人彻查此事。

  提着药材的阮平道:“刘胖子哪回不是趁着帮村民办事搜刮人家的钱财,再说了这没几年就要过年了,去求他找人查那些抢人的抢匪,怕是比平时要更多的钱。我猜,正是要过年了,一些穷人过不下去,才出来抢人,不是正经的土匪。这要查起来,西河村和咱们东河村的人年都要过不好了。反正那些人也没抢到人,这事情就算了。”

  阮茂金也同意儿子的说法,认为只要人没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阮鲁氏焦虑道:“可是阿安说女婿的腿伤了……”

  阮茂金叹口气:“哎,但愿女婿的腿没事情。”

  接下来,阮家人都不说话了,只顾在细雪飞扬中赶路,他们其实担心的一些话没有说出来,就是阮菱在成亲当日遇到劫匪抢人,虽然没出事,可是范成斌伤了腿,到底见了血,范家人估计会觉得不吉利。也许他们还会把范成斌受伤怪在阮菱头上,觉得是娶她进门儿,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十来里路,阮家人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到了。

  范家在西河村的西头,阮家人到了范家一看,来吃席的人都散了,留下的不多的十多二十个人都是跟范家沾亲带故的人。

  见到阮茂金夫妇还有阮平来,他们都指了指院子北边厅房的东边,说范成斌在那里,找了村里的大夫先给他包扎止血,范家已经找人去九亭镇找治骨伤的大夫了,范成斌的右腿被那些蒙面匪徒打断了……

  阮茂金夫妇赶忙带着儿子阮平进了厅房。

  见了亲家两口儿,他们把来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