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章(1 / 2)





  卫仲彦听得很感兴趣:“是吗?看来李永年这些年颇有建树。”

  萧漠点头道:“李大都护确实花费了不少心力,让人钦佩。可惜毁谤相加之下,竟有人妄言撤换大都护。临别之时,我曾问大都护,‘所建之功堪比卫霍,然为时人所轻,中伤毁谤一至于此,致有贬谪之忧,早知今日,是否宁效卫霍仗剑荡平北疆?’

  “大都护言道,‘卫霍功垂青史,某何堪相较?某受先帝之恩,负定边重责,一心只思守土安民四字,至于如何行事,各人心中自有论断,某所行者,乃某之道也。’

  “大都护还说,‘人生而有涯,多者不过百年,即便远虑者,也至多虑及身后百年,再多者非人力所及。而如卫霍般绝世名将,尚不能夷灭匈奴,永除此患,何况某一庸将哉?且我朝已得突厥可汗为俘,实在无须昭示武功,北疆如今所须恰是文治。某生无别愿,只盼北疆能得百年安定,各族百姓免受战阵之苦。’”

  嘉桐很想鼓掌,李成的意思是,打仗能换百年安定,我文治也换百年安定,都是一样的目的,用什么方式去实现,还重要么?这番话可比那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好听多了!这样一位奇人,也比故事里的那位游侠更加有担当、更有血有肉,让人钦佩!

  卫仲彦听了也颇为感慨:“李永年确实不负先帝重托,是个能臣干将。”

  有他这一番评价,萧漠暗地里松了口气,觉得自己今天这一番话没有白说,就笑道:“也是先帝知人善任,太傅多方保全,才能成就北疆今日的局面。”

  嘉桐听完萧漠这句话,和后来新康听闻今日谈话之时的想法是一样的:“这个萧漠倒会说话,替李成表完功,试探出了你的意思,还不忘顺手捧一捧你,年纪轻轻,倒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是啊,江山代有人才出,有后学如此,方不愁圣人来日无人可用。”卫仲彦似乎并不反感萧漠的奉承,反而对他很是欣赏。

  边上的嘉桐却郁郁说道:“什么人才!只想着和亲以保一时太平,算什么本事?”

  ☆、第20章 观念冲突

  新康不解:“什么和亲?”

  嘉桐愤愤回道:“他们说东/突厥部有和亲之意,已接洽幽州刺史,阿爹也知道的!”

  卫仲彦看着负气的女儿无奈一笑:“现在只是有这个提议,谁说就要和亲了?”

  “我知道呀!可是那个萧漠明明就是赞同的!”

  嘉桐之所以会这么生气,是因为她先前在茶楼已就此事与萧漠发生了争论,不过似乎也不能称之为争论,因为在嘉桐发表了见解之后,萧漠只是看着她微微一笑,就像看一个不懂事小女孩一样的,不肯多说了。这让嘉桐更加恼火。

  “你们怎么会提起此事?”新康问道。

  怎么提起的?嘉桐回想了一下,哦,好像是云州的话题告一段落,卫嘉棠意犹未尽的插嘴,说要是能把东/突厥部也打下来就好了,那时再建一个都护府,就不怕不太平了。

  谁知萧漠听了却说:“一旦开战,兵凶战危,结局如何实难预料。且我朝如今与突厥各部交好,边贸繁荣,我朝能用丝绸瓷器换来良驹好马,百姓也能互通有无,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若轻启战端,有害无益。”

  卫仲彦就教育嘉棠:“听见了没有?以后好好跟你萧大哥学学,不要信口开河。”

  嘉棠嘿嘿笑了两声,竟然没有反驳萧漠,老老实实受教了。

  “不过东/突厥部老可汗年初去世,继任的这位可汗是老可汗的兄弟,听说与我大赵并不亲近。”萧漠以闲谈的口吻说起了边境大事,“太傅昨日问起幽州事,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竟然就这么直接问起了朝政大事!他不过一个未及第的士子,身上连一官半职都没有,竟然就敢这么向朝廷重臣探听国事!嘉桐实在有些惊讶。

  更让人惊讶的是,卫仲彦没有任何不悦之色,还点头说道:“正是。”

  萧漠似乎沉吟了一下,然后抬头看向卫仲彦,问道:“听说新可汗有意求娶我朝公主?”

  新康听嘉桐如此这般学了经过之后,失笑道:“这个年轻人有点意思,他问这个做什么?”

  “可能是想探查我的意思好推测朝廷动向,进而向朝廷进言。”卫仲彦答道。

  新康听完丈夫解释,不由诧异的望了他一眼,说道:“你什么时候这么好脾气了?竟然甘为人梯?”说到最后竟笑了起来。

  卫仲彦也失笑:“什么人梯!我也不过是想探探这少年的心胸见识到底如何,所以就任他讲说了。”想从他这里走捷径不是不行,但得有真本事,卫仲彦要不是看萧漠确实出类拔萃,也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唔,那他是什么看法?”新康笑问道。

  萧漠的看法嘛,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如今东/突厥部正是新老交替的时候,若新可汗主动提出和亲,证明他还是想与赵国保持交好往来态势的,只要他肯称臣纳贡,不劫掠边境百姓,维护边贸通商,那朝廷为了国家大计,和亲之事就不无不可。

  新康听这话也有道理,又问嘉桐:“……那你生的什么气啊?”

  嘉桐回道:“我们大赵如今国富民强,又有精兵百万,凭什么还要以委曲求全、下嫁公主去和亲,来获取一时安定啊?且不说那新可汗提出和亲,是真心与我国交好,还是只是为了麻痹我国而使出的权宜之计,只说去和亲的公主,好好一个女孩儿,不过十几岁,就被迫背负起这么沉重的担子,去国离乡,从此再不能见父母亲人,您不觉得很残忍么?”

  新康的神色严肃起来,她目光锐利的看向嘉桐,问道:“这是谁教你的?”

  “没人教我,我自己想的。”嘉桐也不闪避,正视着母亲继续说道,“阿娘,以妇孺换安宁,真的可取么?如今西突厥部已灭,东/突厥部不过苟延残喘,我大赵却正是如日中天,难道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要以和亲这样牺牲一个女子一生幸福的方式去换安宁么?”

  新康不动声色的与丈夫交换了一个眼神,忽然缓缓露出一个微笑,问女儿:“那依我们阿乔之见,此事该如何是好呢?”

  嘉桐回来的时候已经想了一路了,听见母亲问,就答道:“当然是婉言拒绝,若是那新可汗不满,敢以武力相胁,咱们打他就是!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一展我朝军威。”

  “打完之后呢?”新康又问道。

  嘉桐答道:“打败了他,打痛了他,他就老实听话了呀!”

  新康和卫仲彦看着女儿亮闪闪的眼睛,一齐笑了出来,嘉桐不明所以,却觉得父母都不是赞同的神色,好像是觉得她天真可笑,不由气馁,问道:“阿娘觉得不妥么?”

  新康摇摇头,又点点头,说道:“我儿能想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不过,你并不知道那些外族人,他们最喜欢逞凶斗狠,却轻易不肯服输,有的时候,哪怕你打败了他十次百次,他痛极了,也还是不怕你,还敢趁你不备就从背后咬你一口,实在是恼人的很。”

  卫仲彦看出女儿的沮丧,伸手轻轻摸了摸她的头,解释道:“漠北之地不比我中原,冬冷夏热,若是一旦遇上雪灾旱灾,他们不南下劫掠,就只能饿死。在这样的情境下长大,自然都长成了个豺狼性子,为了吃饱,为了活下去,也就不知道怕了。”

  “既然他们是豺狼,那和亲不就成了羊入狼口了么?”嘉桐嘟哝道。

  新康大笑:“你这孩子!”

  嘉桐辩解道:“难道不是么?再说既然他们是这样的人,和亲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吧?”

  “你以为和亲只是送一位公主过去么?”新康收了笑,轻轻一叹,“少不了还要赏赐钱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