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章(1 / 2)





  陈松枝本来觉得女儿和严格知有些怪怪的,听得此话,那一点儿怪异被她扔到了一边,手里的苹果也不削了。处了这么久,感情都处出来了,严格知又一直对自家亲近有加,也不少帮自己家忙,不管他将去哪里,都怪舍不得这孩子的。

  “也算不上高升吧。是借调。”说是这样,严格知不自觉也有些高兴。他想起颖州市负责此事的刘市长的话,“小严啊,你刚参加工作,有创劲有能力,这很不错,但锋芒太露有时候也不是好事。不过组织上是不会埋没人才的,你好好干,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后来还亲自把自己送到门外。

  自己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副科级,年纪又这么轻,按理是不会马上再提拔的,那样反而会给自己惹来麻烦。这个级别,在乡里像一回事,在颖州根本不算什么,也不可能在做这件事时让自己领头。这样的话,其实借调对自己是好事,关系不在这里,对其他参与此事的人来说就没多少威胁,也会少许多来自背后的冷箭。

  至于做出成绩后,刘市长不是说了,组织上是不会埋没人才的,自己根本不用担心。并且,感情是人处出来的,他相信自己工作一段时间后会与各个上级有良好的关系的。

  “你借调去哪里?”

  “去颖州的一个工作组。”

  “反正借调着就可以调过去了,不过你这样能干实干的官就应该被提升。”杜石林也为他高兴。

  大家又聊了几句,这时杜如峰也回来了,看看妹妹毫无异样,才松了口气。

  大家围着沙发坐了一圈。

  “如峰,我们就在等你回来,我有一件事要与你们商量。”

  他不会是想对父母挑明他和好好的事吧?严格知应该还没有这么脑残。杜如峰正想着,就听严格知严肃地说:“叔,我要调走了,不知你在粉条厂的股份有什么安排没有?”

  杜石林疑惑地问:“股份有什么安排?难道你走后我在里面的股份就不算数了?”杜石林的股份可是杜家现在收入的一大头,也签过合同的,总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杜家人全都看着严格知,看他有什么说法,只有杜如蒿若有所思。

  “算数,肯定算数。”

  “那既然算数,是不是会对你有什么妨害?”陈松枝小心翼翼地问。

  严格知沉吟一下,道:“对我是没什么妨害的。姨,叔,咱们是自己人,我才说这话,出去之后不要再外传。虽然叔在厂里的股份是没问题,但我想它毕竟是属于乡里公有的。本来我想我走后托魏国泰魏书记照看叔一番,但他这一任也到期了,很可能也会被调到别的地方去。到时候就不知道是谁来负责厂子,经营得如何,都不得而知。”

  这话很好理解,公有的企业经营不过私有的,这是常态。杜如蒿兄妹暗暗点头。像杜石林的煤球厂是因为不适应社会发展而倒闭,但有些企业则不然,完全是因为经营问题而负债累累的。

  严格知真是全心在为自家打算,才会说这话。他将来去颖州也是参与特色农业建设的,如果自家人对他有歹意,凭这话就能让他栽个大跟头。

  她垂下头,把眼中的情绪都掩盖起来,准备看看家人有什么想法再说。

  就是杜石林夫妇也很理解严格知的想法,看原来吃大食堂的时候大家生活是什么样子,分产到户后又是什么样子,也足可以证明严格知的话不是无的放矢。

  杜石林习惯性去摸了支烟,这是他思考大事时的一个习惯,正想点时杜如峰阻止了他,“爸,听听格知哥有什么建议再说吧。”限于见识,自家人肯定没有严格知考虑得全面深刻。并且,他既然说了这话,想必已有较好的思路。

  严格知慎重地说:“这得先看你们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才能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是杜家的事,他可以提建议,但不能替他们作决定,怕杜石林夫妇听不懂,他又添了一句,“呃,就是你们以后准备怎么过日子,过什么样日子的想法。”

  自家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杜家几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以后就是家里的生活能这样保持下去,如峰和好好都能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就行了!”陈松枝最先发言。

  他们还没儿女大的时候,天天吃不饱,那时就想着哪天能吃饱饭,吃的全是白面就好了。

  如峰和好好小时候,日子已慢慢有了起色,她和峰他爸就想着以后要让孩子好好上学,家里不要欠人家债,不辱没祖上就好了。

  如峰和好好长得稍大些,学习都可以,就想着他们将来能考上大学,有个铁饭碗,别像自己只能在家种田就好了。

  而家里的生活,在去年夏天好好摔了一跤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总觉得这是神佛的保佑,去白马寺的时候还特地上了香,给人家捐了功德钱,就想着神佛能保佑一家生活一直这样就好。

  至于未来,那都是孩子们的天下,只要如峰和好好都争气,将来成家立业,她还有什么可求的?

  想到这里,她又慈爱地看了女儿一眼,女孩好好可真是个小福星啊!

  听了老婆的话,杜石林点点头,老婆说得挺全的,这也是他的意思。

  “如峰呢?”严格知问一直沉思着的杜如峰。

  “人家说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我要考上q大,学一个理想的专业,希望有一天能做出一些事,让别人看到我爸妈就羡慕他们,两老身体健康,好好生活幸福。”

  杜如蒿不用说,她重生以来的目标就是此生家人安康,生活富裕,意外有了严格知的垂青,两人也成了男女朋友,但也不违背她的这个愿望。重生近一年了,天天忙着没空想别的,没想到的是这么快目标已基本实现,现在又该要设想对于未来的规划。

  她有一种辛辛苦苦爬山爬到峰顶,看过了山顶好风光,一时之间,不知何去何从的怅然。

  迟疑了下,她对严格知点点头,意思说和杜如峰愿望差不多,又摇摇头,示意自己也没别的补充的了。

  难得严格知理解了她的意思,笑着看了她一眼,这才总结,“你们就是希望家人能生活得好,身体健康。这些是大方向,现在我们来说说详细的目标。”

  结果严格知的一番话,让大家大吃一惊。

  ☆、第72章

  严格知话很简单,就是问杜家人,“你们要不要全家搬去魔都?”

  听到这一句话,杜家人反应不一。

  杜石林是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自己全家搬去魔都,这个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惊讶过后是忐忑,两口子一大把年纪了,去那里做什么?

  杜如峰则是疑惑了一下后又激动不已,他这个年纪的青年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一下子充满了斗志。

  杜如蒿是对严格知的建议理解最深的,原来她只是想让家人生活得好,可没想到让父母也去魔都,因为在那里生活不容易。可现在与前世不同了,为什么父母不能跟他和哥哥一块去魔都呢?她想,这真是思维的盲点。

  自己能有现在的思想,是因为比现在的其他人多了许多这个年代之后的知识。就是这样,她还没去想家里以后要走的路,只是按步就班地学习,考学,而严格知,却轻松给自家指了出来。这就是出身不同带来眼光的差异吗?

  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觉得也不过如此,不捅破之前就是看不清楚。

  她还记得曾在报纸上看过的一则消息。是记者采访一个省的理科状元,记者到状元所在村子里的时候,状元正在帮家人在种田,汗流颊背。记者在报道里夸奖了状元后,顺便说了状元父亲的厉害,因为他不但培养出了一个状元,状元他哥也很厉害,已是一名博士。

  那时候,看着图片上那位父亲黝黑布满皱纹的脸,辍学后已一个人撑起了杜家的杜如蒿心里酸酸地想,读到博士又如何呢?怎么也没想着改善下家里的条件?最起码不要让父母那么辛苦吧?这一点上,还不如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