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高嫁第30节(1 / 2)





  “阿皎!”寇世子兴冲冲地唤起了她的名字。以后她对外化名“姜矫”,旁人可以喊她“姜兄”,亲近人可以喊她“阿矫”,寇世子自觉自己是顶亲近的人了,自然是要喊她阿皎的。

  “时瑞兄。”姜若皎不以为意,也坦坦荡荡地喊了他的名字。

  外头知晓寇世子名讳的人不多,他对外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也无妨,左右他也并非真的要隐姓埋名到底,即便被人知晓身份也不要紧。

  寇世子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姜若皎口里说出来,总感觉满腔欢喜快要从胸口溢出来。

  一想到接下来马上就能和姜若皎朝夕相处,他一点都不觉得外出求学是什么苦事了,反而迫不及待地说道:“走走走,我们这就出发,争取午饭前赶到那什么鹤庆书院。我倒要看看,他们的夫子是不是真的和传言中那般厉害!”

  姜若皎已与妹妹话别过了,这会儿可以直接出发。

  她笑了笑,骑上驴背与寇世子一同踏着晨曦出城。

  清平早早起来打扫食肆,姜若皎两人出发后他便拿着扫帚走到门外,仔仔细细地打扫大门前的空地。

  他不时抬头看上一眼,直至姜若皎两人转了个弯,彻底消失不见,他才把扫成堆的垃圾用畚箕盛起来。

  姜映雪也收拾好包袱要搬去柳先生家中了,见清平拿着扫帚畚箕从外头走进来,她不由多看了清平一眼,奇怪地问道:“一大早你跑去扫大门口做什么?”

  清平说道:“看到不干净,就出去扫扫。”

  姜映雪嘀咕道:“你头发都长出来了,说话竟还跟说禅语一样云里雾里的。你好好看店知道没?我去柳先生那边啦!”

  清平点头,一如既往地话少。

  姜映雪背着包袱往学堂而去。

  朝阳高高升起,照在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上。

  作者有话说:

  世子: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第 33 章 [vip]

  读书人骑驴, 那是比较常见的事。

  主要是适宜养马的地方连年战乱,马匹供军队和达官贵人用尚且不够,普通百姓如何能用得起。

  像寇世子这样小小年纪就能肥马轻裘到处玩乐的, 全是仰仗着家中权势,那些个家里没点门路的人家连马车都用不得。

  要不怎么寻常百姓全家咬紧牙关也要供出个官来,当了官不仅可以让家里免除一大笔赋税,方方面面也是能有许多优待的。

  驴子虽也能干活,不过驴子好养活, 价钱便宜, 两三千文就能买一头,普通人家咬咬牙也能买上一匹。

  读书人考上功名前便时常以驴子代步, 比如杜甫就曾自嘲过“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代表着他整整十三年都没混出头,待在长安靠友人接济周转过活。

  寇世子这次是去读书的, 不是去摆架子的, 便与姜若皎约好买了头驴一同骑着去报到。

  寇世子没骑过驴, 不过他马骑得不错,骑驴不成大问题, 就是驴比马矮,他又长手长脚的, 跨/坐在上头很有些不习惯。

  出了城门,过了护城河,野外清新的空气就扑面而来。

  昨夜似乎下了场雨,官道两旁的树木被洗涤一新, 举目望去到处绿油油一片, 看得人满心欢悦。

  两人沿着官道走了小半日, 寇世子忙着与姜若皎说话,说得很有些口干舌燥。

  姜若皎见前头有人支起茶摊卖茶,招呼寇世子到路旁的茶摊上小歇片刻,买了两碗粗茶配上带出来的干粮填饱肚子。

  辛勤张罗着茶摊的老妪听说他们是要去鹤庆书院,死活不收他们茶钱,取出个包袱问他们能不能帮忙捎去给她孙儿。

  她孙儿大半年没回家了,她又不好去扰着他读书,难得碰上鹤庆书院的学生经过,想劳烦他们把新纳好的鞋送去给他。

  姜若皎听着老妪絮絮叨叨,不觉烦人,只觉老人家实在不容易。她笑着应下:“没问题,我们一定帮你带到,不知你孙儿叫什么?我们到了以后也好找人。”

  老妪报了孙儿的名字,说是姓杨,叫杨峰清的,家住杨家庄。

  这名儿是乡里的先生帮忙给取的,谁听了都说一看就是读书人,十里八乡应当不会有第二个叫这名儿的了。

  姜若皎记了下来。

  寇世子却不大乐意姜若皎给旁人捎鞋,纡尊降贵地拍拍自己的竹笈,说道:“放这儿来,我去给他。”

  姜若皎不知他怎么突然这么热心,却也没拒绝,打开寇世子的竹笈把那裹着双鞋的包袱放了进去。

  两人继续骑驴上路,等走远一些,寇世子还和姜若皎嘀咕:“家住这么近也不回家看看,叫家中祖母这般牵肠挂肚,那个叫杨峰清的家伙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

  姜若皎稀奇地看了寇世子一眼,很惊讶他还能有这样的见解。

  寇世子怒了:“你那是什么眼神?我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

  姜若皎知晓寇世子对卢氏和平西王太妃还是很孝顺的,见到旁人慢待家中祖母免不了会对对方的品行生出几分怀疑来。

  姜若皎说道:“到了以后再看看,若对方品行确实不好,我们远着点就是了。”

  寇世子点点头,两个人又骑驴走了小半日,终于在晌午时分走到鹤庆书院一带。

  鹤庆书院挑的地方确实很不错,不远处就是个南来北往的大码头,周围更是商铺林立,十分繁荣,与姜若皎印象中那种治学圣地很不一样。

  寇世子也好奇地左看右看,发现自己以前只在州府那边玩耍着实太浪费了,这里竟有许多他前所未见的新鲜玩意!

  寇世子道:“早前不知道这里这样热闹,知道的话我早就过来了。”

  姜若皎道:“鹤庆书院教的都是那经世致用的学问,与别处自然大不相同。”两人翻身下驴,牵着驴边聊边走,很快便来到鹤庆书院大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