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恶毒小姑子(穿书)第74节(1 / 2)





  迟梅宁叹气,“不透彻不行啊,过了年我这做儿媳妇的还得看着婆婆嫁人呢。”

  这世间之事本就变化多,谁能想到迟梅宁有朝一日能看着婆婆嫁人呢。

  一想到那场景她就忍俊不禁,兰老夫人似乎也想到了,不由笑了笑,“真想日日有你陪着,老婆子日子过的也乐呵。”

  迟梅宁笑着撒娇,“快了快了,人家也舍不得祖母了啦。”

  迟梅宁逗的兰老夫人连连发笑,中午开席的时候也拉着她做,直到饭后该去歇晌了这才放他们夫妻二人离去。

  大冬日的天黑的早,吃了中午的席面外头越发的阴沉了,似乎还有一场雪要落。

  回去的路上,迟梅宁想着她送回老家的年礼也不知道收到没,到了家却收到清河那边让人带过来的信。

  信是迟长山写的,简单说了家里的情况,总之一切都好,不必记挂,又说已经为迟兰说了婆家,来年秋天就要举办亲事。家里的几个男孩该送去读书的都送去读书了,不愿意读书的就送去学手艺了。还说作为娘家人,迟家老老少少都不会给她拖后腿,让她们大胆的往前跑就是。

  许是怀了身孕的缘故,迟梅宁如今情绪越发的敏感,信看完,已经哭的跟泪人儿是的了。看的程子阳哭笑不得。

  到了家她眼眶还通红,李秀娥连忙让人拿了布巾给她敷敷,她不由责怪道,“梅宁怀着身孕情绪本来就不稳定,你还招惹她。”

  程子阳顿时喊冤。

  迟梅宁瘪着嘴道,“我是看了我哥寄来的信才哭的。”

  李秀娥心里顿时一紧,“可是出了什么事了?”

  “没有。”迟梅宁不好意思的摇头,“就我哥说的话太让人窝心了,忍不住就哭了。”

  李秀娥忍俊不禁,“竟然是这样。”

  也是腊月二十八这日,远在清河的清溪村迟家收到了京城千里迢迢让商队捎回来的年礼。商队的人也是赶了最后一趟,说起程家那就竖起大拇指,还道,“程子阳如今了不得了,如今是侯爷的儿子了。”

  他说的不多,送完东西就走。

  迟家却炸开了锅,而村里人有人听见这话也是一传十十传百,没一会儿的功夫迟家的院子里便满满当当挤满了人。

  里正和村长也一起来了,让迟家人赶紧说说。

  迟老太初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傻了眼,这会儿反应过来了脸上的笑比天上的日头还要灿烂,“我就说我家闺女懒人有懒福,瞧瞧,这不光是状元娘子了,往后说不定还是侯夫人呢。”

  第79章 炫耀

  乡下老百姓哪见过侯爷侯夫人,可听到程子阳居然是侯爷的儿子的时候村里人还是炸了锅了。

  “我就说程子阳看着就不俗,想想李氏以前来咱们村的时候长的就好看,没想到居然是侯爷的婆娘。”

  “我现在就后悔啊,若是当初我撮合程子阳和翠花,那我不就是侯爷的丈母娘了?”翠花娘拍着大腿万分痛惜,就好像到手的鸭子也被她弄飞了是的。

  迟老太不知何时过来了,她阴恻恻的瞅着翠花娘呸了一声,“也不瞅瞅你家翠花那德性,长的还像你,程子阳能瞧得上她?”

  翠花娘脸涨的通红,当初迟梅宁也是这么嘲讽她来着,结果换了迟老太又这么嘲讽她不就是说一句吗,还不让说了。

  “就是,人梅宁打小就长的好看,白白嫩嫩的哪个见了不喜欢,再瞅瞅你家翠花,自小黑黢黢的,你也好意思拿出来比较。”狗蛋娘义正言辞道,“程子阳人家可是侯爷的儿子,能看得上你家翠花?”

  翠花娘顿时丢人丢的要钻到地底下去了,捂着脸赶紧跑了。

  迟老太瞅着狗蛋娘对她的表现格外的赞赏去屋里拿糖果瓜子分着吃的时候还多给了狗蛋娘一把。

  那边里正见迟老太还有继续炫耀下去的架势,赶紧让她拿信看信。

  但信是迟梅宁写回来的,是家书,迟老太可不舍得给人瞧,便拉着迟长山进屋让迟长山给她念了念。

  其实早在程子阳回沂州府的时候就想回来瞧瞧,只是当时担心连累迟家便没回来,这次程子阳也在迟梅宁的家属里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写了这一年来的经历,当然是挑拣的好的说的,至于和王家李家的事却是没提。

  而迟梅宁也在信里说了她怀有身孕的事。迟老太一听闺女怀了身孕,总算放了心。听说那些大户人家注重子嗣,若是婆娘不怀孕便会纳妾延续香火。当然真出了那种事就她闺女那性子估计能把人给活劈了,不过程子阳也不是那样的人就是了。

  迟老太一琢磨,便把迟梅宁的信收起来了,反倒把程子阳的信拿出去让迟长山当着大家伙的面念了念。里正虽然不懂官场那些弯弯绕绕,可得知程子阳如今当了官了,就一直说好。

  想当初李秀娥大着肚子跟着舅父来求他的时候他还担心出问题,这二十多年过去了,竟收留出一个状元出来,也不枉费他当初他将人留下来了。

  信读完,村里人又好奇迟梅宁送回来的年礼。这可是到了迟老太表现的时候,她让人开了箱子一件件的拿出来给大家伙看。将村里人羡慕的不行。

  这可都是京城的货啊。

  其实迟梅宁买的东西都是在农家能用的实用物件儿,衣服布料占了一大半,还有一些营养品。毕竟程家家底薄买太贵重的也不现实。于是便在街上看着好的便买了些。只是这些在村里人看来已经是非常好的东西了。

  迟老太喜滋滋的将东西收捡一遍,然后便跟着村里人吹牛逼去了。迟菊瞧着家里人喜气洋洋的模样,心里也跟着高兴。

  真好,这辈子家里不穷了,她娘现在对她也还不错,终于不用重复上一世的悲剧了。

  倒是迟兰看着家里的一切,再想想爹娘给她说定的亲事,不由悲从中来。为何都是一样的人,都是迟家的女儿,姑姑能找一门可心意的亲事,为何她只能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呢?

  到了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迟老太看着满桌子菜感慨道,“你们都要知道感恩啊,要是没有梅宁,咱们家哪来的这么好的日子。”

  几个月前刘掌柜一家举家迁往京城还曾来过家里将后续的稿费给迟老太送了来。还道后面也会有人送来,都是迟梅宁嘱咐的。迟老太哪里不知是闺女心疼她,该她养老钱让家里日子过的好些呢。

  她话一落,全家人自然也要说话的,迟老头道,“也不知道梅宁现在怎么样了,没见着人就是不放心。”

  老头子一说,迟老太更加伤感了,小闺女就是她的心肝,如今离着家那么远,以后一年到头都见不上一回了。

  她这几日的确很风光,吹牛逼吹的也很过瘾,可仔细想想那京城可是好过日子的地方?尤其迟梅宁还怀着身孕,李秀娥虽然在身旁,可李秀娥这都要嫁人了,这怎么能行呢?

  “奶,要不咱们上京去看看小姑去?”迟兰看着迟老太提议道,“您现在身子骨也硬朗,正好出去走走,看看京城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