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京华郡主第98节(1 / 2)





  “你帮着太子操办。”太后交代完,又回头跟刘琰说,“有什么要和内宫交割的事,就让郭楮去跑。”

  刘琰起身行礼:“谢娘娘。”

  太后叫他坐下,祖孙两个又谈了一会儿细节,晚膳就送过来了。

  用过膳,天就有些黑了,太后催刘琰回东宫,“外面下着雪呢,路滑不好走,趁着还有亮,早些回去。”

  刘琰没打算今日就和太后谈,便依言告退。

  想不到皇上比他还心急,第二日见了刘琰就问:“如何?”

  刘琰还一愣:“父皇问的是?”

  “我还能问什么?你不是去见过娘娘了吗?”

  刘琰这才明白,笑道:“儿臣还没提,总觉得现下时机不合适。”

  “事到临头,害怕了吧?”皇上打趣儿子。

  “是有一点儿……”

  皇上对他老实承认的态度很满意,给儿子出主意:“这几日你常往娘娘那儿跑着点儿,多去几次,就算你说不出口,娘娘也该问了。”

  刘琰先谢过父皇,又说:“儿臣原打算等上一个月,再……”

  “等上一个月?你是想等娘娘又催你婚事的时候说吧?不成,那多没诚意!照我说得做。”

  刘琰得了圣上口谕,乖乖照做,果然,在他连着几日去庆寿宫陪太后说话后,太后先沉不住气,问他:“琰儿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为这一刻,刘琰准备了不下十篇腹稿,但当太后真的问出这句话时,他反而一下懵了,打好的腹稿齐齐忘光,愣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娘娘,我想等两年再成婚。”

  太后怎么都没想到他会说出这么句话,下意识问:“为何?”

  “因……”刘琰鼓起勇气,望着太后道,“我想等京华出孝。”

  他说的事在太后意料之中,但太后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出来,一时没有言语。

  刘琰站起来,走到太后身前跪下,“娘娘,孙儿心中只有京华一个,愿此生只娶她一人……”

  “起来。”太后打断他,“地上凉。”

  刘琰见太后面上虽无笑容,却也不似生气,乖乖起身站到一旁。

  太后侧头打量他一会儿,叹口气,拍拍身边,“过来坐。”

  刘琰依言坐过去,太后比比他肩头,“一眨眼,你都长这么高了,先帝若是还在,见了你一定很欣慰。”

  不知道太后为何突然提起先帝,刘琰不敢接话,静静听太后说。

  “你不知道,早年先帝觉得你脾气太好,时常担心你没有主见,易为他人左右,或者因为不曾养在亲生父母旁边,小小年纪就学会看人脸色、不自觉讨好别人。”

  刘琰十分惊讶——他确实不知道先帝早年还曾对他有过这般评价。

  “我当时就说他过于多虑,你的性情外圆内方,瞧着脾气好,只是因为不曾触及你自己划的禁地罢了。至于说讨好,哪个孩子不想讨好父母长辈?”

  太后说着,抬起手轻轻摸了摸刘琰的头,“那时候你五叔可比你还能争宠。”

  刘琰忍不住笑了笑。

  太后也微笑起来,“后来到了你十二三岁,先帝看你样样出色,也打消了这层顾虑,闲来无事,只和我商量将来给你选个什么样的妃子。”

  说回正题,刘琰一下紧张起来:“娘娘……”

  “你知道我心里不太同意,是吗?”

  刘琰点点头:“娘娘的顾虑,孙儿明白……”

  太后按住他肩膀,插话说:“让我猜猜,你大概只明白京华那一层吧?”

  刘琰一愣。

  太后苦笑道:“傻孩子,你是我养大的,虽非骨肉,胜似骨肉,我再厚此薄彼,也不至于只考虑京华,不考虑你。”

  “娘娘是觉得京华做太子妃不合适?”刘琰猜测道。

  “做太子妃,她要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太后轻叹,“你父皇宫里,就是没有一个压得住的正宫皇后,才需要我时不常地伸一把手。且不提嫔妃,单说六尚、内侍省,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这个不急,父皇春秋鼎盛,孙儿们慢慢学就是了。”

  太后摇头:“你以为东宫就好管了?你如今不过是没成婚、一个人,琐碎事务委于内监,才觉得简简单单,太子妃进宫以后,又不一样。我从没打算过让京华入宫,所以自她到我身边,一向由着她高兴,想学什么就学,不想学就算了,你瞧她如今那散漫的样子,站出去如何能服人?”

  刘琰当然不好替许京华保证,便只笑道:“京华如此聪慧,孙儿觉着,只要她愿意做的事情,一定能做到最好。而且她还有世家闺秀比不上的优点,眼界宽、心胸广,能对生民之苦感同身受,惜福知足……”

  “行了,不用夸了,你现在就是看着她什么都好,是不是?”

  刘琰低头一笑:“本来就好。”

  太后瞧着他这幅模样,别的话一时说不出口,只得问:“那她呢?你问过她没有?她愿不愿意收了心,为你去学这些?”

  刘琰确实还没和许京华谈过这么具体的事,当然就算真谈过了,这会儿他也绝不敢承认,便抬头答道:“孙儿不敢冒失,没求得娘娘允准,不敢同京华提及此事。”

  太后盯着他瞧了一会儿,才道:“去问吧,我不拦着。”

  刘琰听进耳中,一时却不敢相信,“您……您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