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节(1 / 2)





  钱氏阴沉着脸放下饭碗,指着柳氏道:“我就知道你不消停,你们这一个月给我连五百文都不到,可老五家的却给了我三两。你能拿出来吗?”

  三两!!

  不光柳氏惊呆了,就是吴氏、小钱氏以及家里的大小爷们也惊呆了。

  就五房那德行,也能往家里拿银子了?

  整个过程中,只有常如欢夫妻和薛老汉一直保持淡定。

  钱氏哼了一声,继续道:“我知道你们看不惯我支持老五读书,觉得老五是浪费家里的银子,可你们现在看到了,老五在上进,在努力,读书有很大的进步,就连亲家都说让老五秋天可以再去试试童生试。而且现在他们夫妻还给县城的书铺抄书,这已经给赚了三两银子了,这三两银子你们得抗多少大包才能赚来?”

  那日从常家回来,薛陆就迫不及待的将常海生让他试试童生试的事情告诉了钱氏,钱氏自然高兴。其实去年薛陆就去试过,只是他水平实在太差,连县试都考的一塌糊涂,更别提府试了。

  本来其他几房听见五房交了三两银子到公中还挺高兴的,但又听薛陆秋天去考试,顿时又高兴不起来了。

  虽然考秀才就在县城考,花的也少,但蚊子腿也是肉啊。再加上薛陆读书用的笔墨纸砚,那又是一笔开支,现在五房上交的三两银子估计都不够,到时候还不是大家伙一起出?

  柳氏脸色不悦,“去年老五不是考过没考上吗,今年还去.....”简直是白浪费银子。

  一旁的吴氏本来幸灾乐祸的看着柳氏找事,这会儿听了钱氏的话当即说道:“我也想让东哥儿读书考状元。”

  钱氏抬了抬眼皮,“家里没那么多银子读书。”

  她顿了顿,接着道,“而且他现在不正跟着老五两口子读书吗?”

  吴氏迅速的将碗里的饭吃下去,底气十足道:“跟着老五两口子只能是暂时的,我的意思是东哥儿也要考秀才考状元。”

  “你疯了!”钱氏听她这话,顿时大怒,“家里供不起两个读书人,跟着识字也就罢了,就他考什么秀才,考的上吗!!”

  在钱氏的眼里,除了薛陆,家里其他人那都不是读书的材料。所以吴氏说让薛东读书考秀才,她心里是不屑的,也不是说她不心疼孙子,只是孙子和儿子比起来,还是儿子更亲一些。为了薛陆她敢让整个薛家付出,为了孙子,也只能勉强做到让薛东跟着常如欢识字了。

  可她这话落在薛家各房的耳朵里,失落和伤心是难免的。

  薛老汉看了老妻子一眼,张了张嘴没说话。

  几个儿子看了他娘一眼,心里满是苦涩。

  而柳氏等几个媳妇除了周氏外则心里苦到家了,她们生的儿子就是草,钱氏自己的小儿子就是宝。在婆婆的眼里,除了薛陆,其他人都不配读书。

  大房的两个儿子大了,柳氏除了嘴上过过瘾,也不敢真的和钱氏闹起来,而吴氏则想闹大了,然后分家。

  于是吴氏听了钱氏的话直接一拍腿坐到地上哭了起来:“这日子没法过了,我还活着干什么呀,凭什么五弟就可以读书,我儿子就不能读书?五弟学了这么多年连个童生都没考出来,我儿子却活该当个睁眼瞎啊。我不活了.....”

  常如欢坐在那里觉得尴尬极了,薛家的矛盾,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薛陆读书引起来的。

  可若让她放弃让薛陆从此不读书了她更做不到。

  若是放弃了,那他们以后就只能在地里刨食了,但坚持下去,这个家又是这个样子.....

  薛陆看着他三嫂大哭,有些不高兴了,“三嫂你哭啥吗,东哥儿若是想读书读就是了,这不每天都在读吗,想考秀才考就是了,干什么要死要活的。”

  “你闭嘴。”钱氏瞪了薛陆一眼,转而怒气冲冲的对吴氏喊道:“吴氏你是要造反吗?不愿在薛家呆着就滚回吴家去。”

  吴氏哭声一顿,不可置信的看向钱氏,“娘你是要休了我?”

  钱氏冷哼,“你若还如此胡搅蛮缠休了你也说不出什么,你现在的行为是不孝,是想逼死我这把老骨头不成?”

  吴氏苦笑,“我逼您?娘啊,你摸着良心说话,我们几房为家里付出的还不够多吗?为了薛老五这个废物,我们四房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他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活不用干,吃的却最好,还有娘中午偷偷摸摸给送吃的,您再瞧瞧我们几房的孩子,哪个不是面黄肌瘦的?凭什么您的儿子就是宝,家里最好的都得给他,我们家里的孩子就是草了?我们活该吗?”

  这婆媳俩一闹,那桌上吃饭的孩子们都吓得将碗筷放在桌上,不安的看着大人们。

  常如欢叹了口气不得不说吴氏说的都是实话。看着几房孩子的样子她也有些于心不忍。她现在倒觉得分家也好,虽说薛陆科考花费多,但是她现在也能抄书赚钱,而且她也可以去找那李掌柜的商量偷偷写话本子赚钱的事。这样省吃俭用一些怎么也能攒够薛陆科考的银子吧。

  她这边还没吱声,那边钱氏也一拍腿坐到地上哭了,“我命苦啊,嫁到薛家几十年,却被媳妇这么指着鼻子骂,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老三啊,娘待你不好吗?你五弟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是读书的材料啊,可东哥儿真的就有读书的天份吗?我不活了我。”

  在薛家,似乎出头的都是女人,几个男人都是木讷的,薛老四倒是不木讷,但是四房现在没孩子,这事他们也不敢插嘴。

  钱氏看向薛老三,希望薛老三和以前一样站在她这边,训斥吴氏。

  吴氏也抹着眼泪,苦巴巴的盯着薛老三。

  薛老三抿着嘴,眉头紧皱,抬头看了薛老汉一眼,将问题抛给他爹,“爹,您咋说?”

  薛老汉看了儿子一眼,又看了脸色不好的薛陆一眼,垂下眼皮,一声不吭。

  薛老三有些失望,半晌他抬头对钱氏道:“娘,我觉得孩子娘说的没错。儿子也觉得东哥儿聪明,这俩月他跟着弟妹学了不少字呢,若是有条件,去考秀才那也不是没可能的。”

  钱氏气的一顿,“老三,连你也这么说?你这是在埋怨娘吗?”

  薛老三平日沉默寡言,心里却不是没有想法,“儿子不敢埋怨娘,但是娘啊,老五是您的儿子,您心疼他,可我也是您的儿子啊,您能不能也心疼心疼我?”

  薛老三在兄弟中在最中间,和老二、老四都不得钱氏欢心。在薛陆出生以前,钱氏最疼的是大儿子,后来儿子多了也不稀罕了,对儿子多有忽略。钱氏从未想到儿子对她埋怨至此。

  就是上一次吴氏闹着要分家的时候,那也被薛老三拦了下来,可这次薛老三却站在了自家媳妇前面。

  钱氏抹着眼泪,哭道:“都是我的儿子,我自然心疼的。”

  薛老三道:“那娘....”

  “老三,你想气死你娘吗?”一直保持沉默的薛老汉突然出声呵斥。

  薛老三苦笑一声,看了看几个同样苦笑的兄弟,叹了口气,“爹,连您也是这样,可东哥儿是我的儿子,我不能为了兄弟,不顾儿子的前程。”他闭了闭眼,“爹,把我们分出去吧。”

  薛老汉和钱氏瞪大眼,“分家?”

  薛老三疲惫的点头,“与其大家不齐心,倒不如把我们分出去,各过各的,今后爹娘如何疼老五,我们也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