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六章(2 / 2)

  不远处宫门大启,正有朝臣三两行入。

  李清珏稍正衣冠,徒步往前,道上偶遇同僚与他虚与委蛇,他皆含笑回礼,罢了与之同行数步,议些要务时政,留身后鞋履印雪。

  待入乾清殿中,各人才止了闲话持笏归列,未至启朝时辰,耐着性子等皇帝临朝。

  殿内座座铜炉将身熏得极为舒适,众人方在途中得以清醒的一番神智现又迷糊起来,困意四起,少顷,却听着后殿一声响亮传唱,骤将背脊挺直,睁明了双眼。

  皇帝竟是赶早到了,急坏了高殿之下踩着时辰赶来之臣,忙不迭拾摆小跑,匆匆入殿。

  平怀瑱分毫未予怪责,不往那狼狈几人看上半眼,每逢早朝视之所及总以李清珏为先。而堂下这人亦抬首望来,与他目至一处,怡然浅笑。

  李清珏笑罢垂眸,随蒋常唱朝之声同群臣共礼,起身后静闻旁人接连启奏,所陈诸事细致入心,禁不得为平怀瑱叹气,料他又当好一番案牍劳神了罢。

  自今夏入冬,平怀瑱连月间本就忙碌不休,除三日一朝之期,两人相见时候愈发转少,就连太子都曾有问:缘何父皇时常寻不见身影。

  李清珏不知平怀瑱作何劳碌,得良机过问时未解其惑,总被三言两语带过话去。

  先前不算放在心上,是觉平怀瑱乃一国之君,政务缠身确是常情。直到眼下他才隐有所感,恍然料到此人大抵是有事相瞒。

  李清珏不慎走神,列旁同僚何时奏完全然不知,直想着散朝之后要与平怀瑱好生问上一问。

  原本如此打算,怎想下一刻,高座皇帝忽出数言震惊满堂。

  “既无事启奏,则朕有一事告与众卿。

  “开年之初朕观《帝训》,曰‘重贤臣,亲忠良’,此六字重比泰山,令朕长思难绝。朕思历朝历代不乏忠魂赤胆,此乃天下之幸。然天下亦有言道,‘千古忠臣难见信’,朕闻之生悲,实不愿忠骨销、忠魂断。

  “朕以此自省,为君予仁予信,明察秋毫,不冤忠良。至于陈年错案,虽已时过境迁,但平反昭雪终有时,朕愿还良臣清白之名。

  “宏宣年间之冤假错案,现有一桩,乃前朝尚书令何炳荣之罪。何炳荣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为人身正,其忠可鉴,万不该以叛臣之身留名于史。今朕洗其冤,正其位,追封何炳荣为文峥侯,追封何李氏为正二品诰命,赐宝地为墓,立碑文诵德。”

  语出百官惊诧。

  叹声纷起,堂下李清珏如立身无人之境,周遭万物沉寂,只他于空旷天地间独独立着,渐看身前云烟席卷。漫天朦雾之中有过往数十年间的众生百象,其象纷陈杂乱,而雾愈转浓……至某一时,刺目艳光倾盆泼洒,云开雾散,日丽中天。

  堂中碎声始终不歇,近阶前瑜王最是平静,先呼“万岁”。众臣如梦清醒,忙收敛议论之态,随他叩拜皇帝。

  李清珏于百官之中俯身拜下。

  从此前冤尽去,但留何家清白于世,坦荡满襟。

  延狩八年冬,李清珏辞官离朝,携兄嫂亲侄南迁闲居。

  延狩九年春,帝不豫,长卧病榻。

  同年秋,帝仙逝,太子即位,更年号明祐,瑜亲王摄政。

  明祐帝登基当日,平溪崖如约回府,自暗处取来平怀瑱去前忽而予他之物,乃一雕龙飞凤玲珑匣。

  启之,其内静置两物,玉骨山河扇一柄,暨密旨一道。

  平溪崖赌物如见兄长,执扇未展,良久放回再将密旨展阅,乃平怀瑱所手书:“帝贤则尽忠,保山河永泰。帝不贤,则取而代之。”

  平溪崖摆首轻笑,收信回匣,缓至窗畔倚榻远眺,静看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