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15节(2 / 2)


  一旁的穆云安却忽然开口道:“你既已将四书背下,也可自己默一本《论语》出来,省得白费银钱。”

  穆空青虽然还未学到四书,却借这两兄弟的书看过。

  穆云安觉得,以穆空青的好记性,怕是早就已经背下了。

  想到这,穆云安便有止不住的羡慕。

  而他羡慕的对象却忽然直起身,对着穆云安拱手打了个揖,作怪道:“我就说,要论起聪明心善来,我云安哥当属是第一档的!”

  穆云平笑倒。

  穆云安却拧起眉头,被他这作态逼得挪开了视线,口中嘟囔道:“怪模怪样的。”

  穆空青成功让少年老成的小孩变了脸,禁不住乐得笑出声来。

  就在穆云安快要忍不住恼羞成怒时,穆空青当机立断跳下了炕,口中喊着:“强婶子我先家去啦,我娘唤我早些呢!”

  然后便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不过,穆云安的话,也真真切切地给穆空青提了个醒。

  他都想到抄书赚钱这一出了,怎么居然忘了,自己要用的书,也可以自己默下来啊!

  当天到家,穆空青找出自己仅有的一叠中品熟宣,将其裁成了书本大小。

  他这回写得极慢,这叠纸这还是他在族学时老族长奖励的,柔韧不易破,写起来的手感也极好,浪费一张都能叫他心疼半天。

  直到天色昏暗,穆空青将将默到《论语》第三篇《八佾》。

  为了保护视力,穆空青向来不会在昏暗时读书写字,于是他将晾干的纸张挨个收起,整齐地摆在一旁。

  明日早起去行完拜师礼,还有一天的空余时间,足够他将剩下的再默出小半来。

  这样一来,他明日只需再买上一本《史学提要》,便足够了。

  除此之外,穆空青也有旁的想法。

  他一个六岁稚童,便已然可以默下整篇论语,且字迹工整,这点必然会叫夫子欢喜。

  要知道,周秀才当初是在乡试路上遭逢意外破了相,这才绝了科举之路,回到清水镇开私塾的。

  有这层名声在外,他的私塾自然也是清水镇上,乃至整个清溪县里最有名的私塾。

  听老族长说,那私塾分甲、乙、丙三等,甲字班便是预备下场的学生,乙字班火候不够,便居中游,丙字班则是如穆空青这般,初初入学者。

  尤其丙字班中,不乏有开蒙早的孩子,也在穆空青这般年纪,便已经读完蒙学,进入私塾。

  在这许多孩子中,若是无甚优异之处,八成是只能跟着旁人的进度一起,最快也须得七八年后方能下场。

  期间有多少时间,都是耗在记诵书本内容上的?

  穆空青既然有着过人的记忆力,自然不愿将时间空耗。

  可时下读书人最重谦逊之名,他来镇上之前,老族长还特意叮嘱过他,须得按着周秀才的安排,莫要做出惹眼之事,叫周秀才觉得他轻狂。

  因此,穆空青只能想法子,好不动声色地叫周秀才主动注意到自己。

  便如同他当初进入族学时,想着写出《三字经》一般。

  第二日清早,穆老二和穆大强备齐六礼,带上三个孩子,几人一同去往周秀才的私塾。

  穆空青看着那处处透着雅致大气的院落,以及不时路过的青衫学子,眉心忽地一跳。

  是他之前一直忽视了一件事!

  第18章 一次考试

  老族长曾经说过,周秀才的私塾,是整个清水镇上,甚至清溪县内,名声最大、也最好的私塾。

  有那富足的人家,打从孩子会说话,便开始教孩子读书习字,只为早早地将孩子送来周秀才的私塾,将来也好考个功名。

  而方才路过的几个青衫学子,皆是簪金戴玉,面上隐有傲气,显然是家中富裕的。

  “瞧那模样,怕是书都没见过吧。”

  “李兄天资绝伦,加之自幼便有名师教导,这才能以稚龄入周夫子门下,苦学六载便得功名。大家出身的做做梦也就罢了,现在这些小穷酸也敢效仿。”

  那几人的声音不大,现下还浑身紧绷的穆老二显然是未注意到的。

  可穆空青却耳尖地捕捉到了一个称呼——“李兄”。

  李是大姓。

  可莫说清水镇,便是整个清溪县中,姓李,又是富户的,也唯有那一家。

  清溪酒楼的东家,也是穆梅花曾经的主家。

  能以清溪为名,足以见李家在这片小地方的权势。

  本朝律法,商户不可科考,却不禁止商户的近亲族人科考。

  有些有门路的大商,便想出了一家两户的法子。

  即是户主尚在时,便主持家中子弟分家,另立一户,再略走动一番,便可将那一户转为良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