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庶福良缘第91节(2 / 2)


  而且皇帝才醒过来,他们两个要是劝说皇帝不要轻易下废掉太子的决定,若是惹得皇帝不快,那可是要倒大霉。

  果然,在陈奇和顾金枭说了这样的话之后,皇帝便说他要见皇太后。

  陈奇立即答应了,麻溜儿地派人去找皇太后去了。

  皇太后这些天在慈宁宫里可是天天吃斋念佛,祈求菩萨保佑她的皇儿能够顺利度过眼前的劫难。

  陈奇派去的太监到达乾清宫,说皇帝醒过来了,并且要见皇太后。

  皇太后听了,立即由身边的女官和宫女以及太监簇拥着去了乾清宫跟皇帝相见。

  一见到皇帝,她的眼泪都下来了,抖着唇说:“到底是菩萨听到了哀家的祈祷,皇帝总算是度过眼前这一劫了。”

  皇帝躺在枕上也红了眼圈说:“儿臣让母后担心了,儿臣想让母后帮着做一件事,以使儿臣能够安心养伤。”

  皇太后问:“何事,皇帝尽管说,哀家一定帮你去做。”

  ☆、第109章

  皇帝就把自己要求废太子的话对皇太后说了,皇太后听完,沉吟了一会儿,才说:“皇帝此事哀家会替你去办,不过也要查实在了你的猜疑才行,否则没有证据就不能服众。所以,皇帝你就安心养着,一切都交给哀家吧。”

  如此说着,还在皇帝的手背上拍了拍。

  皇帝才醒过来,说了这些话之后已经疲累不堪了,皇太后的安抚无疑让他放心地再次闭上了眼睡过去。

  他是惜命的人,不然也不会如此不顾一切地修长生之道了。

  谁危及了他的生命,谁就是他必须彻底铲除的对象,不管是皇后也好,还是太子。

  说起来,皇帝活了四十来岁,也唯有他的母后,才是他真正信任的人,并且无所保留。

  皇太后待到皇帝安稳地睡着之后,这才离开了乾清宫皇帝的寝宫,到御书房去坐下,然后传了顾金枭和陈奇去问话。

  她先问他们关于刺杀皇帝的刺客查得怎么样了,是否查到了跟太子相关?

  调查刺杀皇帝的刺客是由虎贲卫和东厂负责的,所以皇太后会这么问。

  陈奇说:“陛下被刺那一日乃是在西苑听戏,有外间的戏班子被召入西苑唱戏,刺客就是在戏班子里的些画了脸的戏子里面,突然暴起用衣袖中藏着的匕首刺伤了陛下。当时禁军即刻抓捕那刺客,刺客逃跑跳入西苑的琼玉湖里,就再也没有冒出来过。”

  皇太后肃声问:“难不成你们就没有派人下水去捉他?”

  陈奇:“自然是派了禁军跳下水去捉拿刺客,还调集了许多画舫拿了大网子依次捞鱼一样把琼玉湖捞了个遍。可是奇了,湖中的小杂鱼都捞起来不少,但那么大一个大活人却没有捞起来……当时有不少人还说,这个刺客别是个鱼精变得吧,刺伤了陛下跳下水去又变成了一条鱼……”

  “胡说!”皇太后听到这里不悦地打断了陈奇的话。

  陈奇忙躬身认错,说自己胡说。

  皇太后随即道:“你们当时也是笨,既然捞不着,不如派禁军把湖给围了,再把水给放干,就不信那刺客真变成鱼了。”

  陈奇:“禁军的兄弟们现如今都还围着湖呢,要不这就按照老娘娘的意思去把水给放干?”

  皇太后:“晚了!这都过去五六日了,哀家想那刺客一定逃脱了,不定是早有准备,水下那里打通了外头的暗道,这才逃脱了。不过,你们这就去把水放干,看是否底下打有暗道,证实哀家的猜测也好。”

  “是,老娘娘。”陈奇干脆地答应了,麻溜地退出去了。

  皇太后揉了揉额头,点手招呼顾金枭过去,吩咐他定要保护好皇帝,别再出纰漏了,还有太子和诸位王爷那里也要加派人手仔细盯着,以及内阁重臣,还有各公侯之家,都要派人紧盯着。一旦有什么情况,就立即禀告她。

  顾金枭忙应承了,皇太后这才起身回慈宁宫去。

  又过去五六日,陈奇去向皇太后回话,说果然在琼玉湖的堤坝上一处被水淹没的地方有个可供一个人钻进去的洞,那洞一直连通到很远的一处花园里,刺客在那里爬上去逃走了。

  皇太后听了之后就说能在西苑的琼玉湖里打出一个供刺客逃走的洞,想必一定是宫里有内鬼,跟宫外进来的刺客联手,才做成了刺杀皇帝。只是皇帝命大,没被刺客给杀了。

  “你立即给我查西苑的所有人,特别是管着琼玉湖那一块的太监,哀家想那内鬼必在那些人里头,特别是那些晚上值夜的太监,尤其可疑。”

  “是,老娘娘。”

  陈奇又去查了,结果却去晚了一步,西苑管着琼玉湖那一块的太监死了两个,是被毒死的,这下子失去了继续查刺客的线索,陈奇禀告了皇太后之后,皇太后让他去查是谁毒死的那两个太监。

  只不过,既然人家敢在陈奇的眼皮底子下下毒杀人,可见也是手段高超的,所以陈奇始终没有查着是谁。

  这里没有查出来什么,那边厢皇帝却是一日一日地好起来了,等到他能够下地行走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二月份了,他的母后因为没有证据所以并没有按照皇帝的意思废掉太子。可是皇帝却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太子的怀疑,恰好这一年鞑靼部犯边,皇帝下旨直接派太子带领西北大军去对敌。

  太子都从来没有出过京城,更别说行军打仗了,他心里也知道他父皇派他去打凶悍的外族人,他只能打赢不能打输,不然他的这个太子位就悬了。而且跟鞑靼部对阵还很危险,一个不小心,恐怕他就得交代在西北了。

  所以,他出京之前,跟太子妃以及他新生的儿子,还有嘉书等人告别,那都是像在诀别一样。

  嘉书自从成为太子的选侍,一直都不喜欢太子,可这时候她也竟然祈求菩萨保佑太子能够平安归来了。

  不出太子所料,他在带领手下人马跟鞑靼人对阵的时候,被鞑靼人射中一箭,他身边的死士拼死才救回了他,大军也吃了败仗。

  朝廷接下来的旨意就是调他回京,另外派了大将来顶替他的帅位,继续跟鞑靼人打仗。

  太子回到京城,皇帝并不体谅他被射瞎了一只眼睛,而是追责于他,说他是个无能的储君,而且瞎了一目,不配再做储君。故而皇帝下旨废掉他的太子位,将他贬为幽王,迁出东宫,圈禁在皇城北边的幽王府。

  太子被废掉之后,最有资格做储君的当然是皇帝跟皇后所生的次子德王,可不出了解皇帝的薛首辅等人的预料,德王同样被皇帝派去赈济江南一带因为洪水而失去生计的灾民时出了纰漏,回京后遭到皇帝追责,将他贬为郡王。

  皇帝做完这一切之后,直接册封了贤妃为皇后,作为贤妃唯一的儿子的潭王,理所当然地成为新的储君,登上了太子位。

  潭王成为新太子时,正是嘉珍出嫁,嫁到陶家那一日。

  嘉宜和薛云霖都参加了陶家举办的婚宴,众人酒足饭饱,语笑喧阗之际,宫中忽然传来了贤妃封后,潭王成为新储君的消息,着实让所有的参加嘉珍的陶卓鹏的婚宴的人吃惊不小。

  有一些善于钻营的官眷就开始窃窃私语了,说潭王自从死了王妃,这还没有续娶呢,这下子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姐会好运地被选为太子妃了。各人都开始盘算自己家里有谁年纪品貌出色的姑娘好送去礼部应选。毕竟潭王成为了太子之后,太子妃之位也不可能一直空悬着。就像皇后被废之后,皇帝不可能让后位空悬一样。

  再说了,潭王的容貌堪称绝色,别说做他的太子妃了,就是做他身边服侍的选侍,也是不知道多少大家小姐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