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04春儿发威(1 / 2)

104春儿发威

最快更新农家姑娘不愁嫁最新章节!

想起自己的女儿,赵氏这心里就不是滋味,正想与高氏说说李春儿的事情,就被参观完家里的李秋儿和李冬儿打断。

“大伯母,这里这么多房间,我们今晚住哪间房?”李秋儿兴奋的问着赵氏。

这么漂亮的宅子,这么漂亮的院子,她还从来没有住过。

李冬儿指了指当初李春儿住的那间房,还有李春儿特意留给周天楚的那房间道:“大伯母,我刚刚看到西厢房这边有两间空房,是不是我和姐姐一人一间?”

“不行,那两间房是姑姑和村长姑父的房间,不能给你们住。”赵氏正想开口,心直口快的李丽儿就跳了出来。

“哟,这是丽丫头吧!几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这时,高氏像是才发现了家里的几个孩子一样,“瞧瞧,几年没见,一个个都长得这么水灵,跟那些大家小姐,大家少爷有得一比了。”

高氏话中的嫉妒与酸味很明显,估计除了最小的李芳儿之外,在场的人都听出来了。

高氏和李大贵只生了两个女儿,李秋儿比李春儿还要大上一岁,却因为各种原因,至今没有许配人家。

而李冬儿今年也十八岁了,可家里如今落得这般田地,哪里还谈得上给她许人家。

看着李大业和赵氏如今儿孙满堂,而且那个曾是傻子的女儿也好了,刚刚听李丽儿话里的意思,估计也已经嫁人了。

想到这些,李大贵和高氏的心里自然是有些羡慕。

不过,李大贵也仅仅只是羡慕,可高氏的心里却是一千种不舒服,一万种不舒服。想想自己的两个女儿也不差,如果不是当年清水村那些村民们狠心,如果不是自家大哥他们不说情,他们一家子怎么可能被赶出家门,赶出村子。

要是他们一家子没有被赶出清水村,如今她的两个女儿也早就嫁人了,说不定都抱上外孙子,外孙女了。同时也能跟着大哥他们一家子过上好日子,哪里会是落得如今这副无家可归的田地。

越想,高氏的心里就越不平衡,也越是愤恨。

高氏那副嘴脸,赵氏也懒得去看,指了指当初李春儿留给李大福和江氏的房间,再指了指特意留给周天楚的那间房道:“三弟,三弟妹,那间房是二弟和二弟妹以前住的,他们现在搬到店里面去了,你们以后就住那间房。至于秋儿和冬儿两丫头,就住春妮儿隔壁那间房。”

依赵氏心里的打算,是想让李大贵一家去住外院的那三间耳房,可那三间耳房按着李春儿的意思,如今腾出来两间做了书房,给先生教书用。还有一间,则是那个教书的先生执意要住到那里面,最后李大业和赵氏他们也没有办法,只得同意。不然,赵氏哪能安排李秋儿和李冬儿住到原本属于周天楚的那间房去。

平时,李美儿他们几个和王书瀚都是在那里听先生讲学的,今天也是那个教书先生家里出了一点事情,才会放了李美儿他们的假。不然,李大业和赵氏也不会带着李美儿他们几个去酒楼看看,更不会知道李大贵他们一家子居然在酒楼里面。

对于赵氏的安排,李秋儿和李冬儿撇了撇嘴,尽管不乐意,好在也知道如今他们一家子是要寄居在别人家里,不可太把自己当回事。拿了自己的包袱,就进了房间,嘭的一声将门关上。

听着那响动的关门声,赵氏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朝高氏道:“三弟妹,看你们也是一脸风尘仆仆的样子,我去烧些水给你们洗洗,你们也把东西放回房间去吧!”

说着,就去了厨房。

“嬷嬷,我和大姐去帮您。”闻言,气呼呼的李丽儿就拉了同样脸色不好看的李美儿去厨房帮忙。

“三弟,你先去把手里的包袱放下,我们兄弟俩等一会儿再聊。”李大业的心里,也是十分不喜高氏这个弟妹,再看刚刚李秋儿和李冬儿两人的言行举止,简直是得了高氏的真传,心中更是不喜。

如果不是看在李大贵这个亲弟弟的份上,李大业估计也不会心软的将他们一家子带到家里来。

看着背弯得比他还有下的李大贵和高氏进了房间,李大业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进厨房找赵氏说话去了。

“老头子,以后这个家,只怕是没得安宁了。”李大业一进厨房,赵氏看着他,便是一声长叹。

“老婆子,大贵毕竟是我的亲兄弟,这要没见到他们还好,这见到了,咱也不能不理呀!他也是个命苦的,自从娶了高氏进门,就没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为了她,更是落了个被赶出村的下场,如今这般模样回来,我这个做大哥如何忍心。”想起李大贵如今的样子,李大业心里也不是滋味。

“罢了罢了,好在如今家里日子也好过了,让他们住在家里,也短不了他们吃喝。”赵氏摆摆手,又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三弟妹那性子是没一点变化,我看秋儿和冬儿两个丫头的性子是越来越随她了,也不知道那手脚不干净的毛病有没有改。”

“小声些,以后咱防着点就是。”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李大业是深信这个道理。

赵氏和李大业在厨房嘀咕,高氏和李大贵同样也在房间里面说着。

当然,仅仅只是高氏一个人兴奋的在那里说着,李大贵则是在一旁低头听着,听到不中听的话,就抬头反驳几句。

“死鬼,你瞧瞧,这被子,这家具,这房间的摆设,都能跟那些大户人家比了。你说,大哥家这是发的什么财?”

“还有啊!你刚刚听大嫂那个意思没有,二哥和二嫂也在县城了,说是搬到店里面去住了,这不会是在县城开了什么店铺吧!”

“这又是开酒楼,又是开店铺,这得赚多少银子?”

……

高氏在房间里不停的转着,伸手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嘴里更是喋喋不休的说着。

李大贵终于忍受不了了,皱着眉头喝斥道:“你就少说几句,这些事情也不是咱该管的。大哥他们都不容易,如今二话不说让我们住到家里来,这份情,咱得记在心里。”

“哟,现在是不是觉得有大哥他们撑腰,底气也硬起来了,居然还敢教训起老娘来。老娘告诉你,这哥哥一家养弟弟一家,那是天经地义。从今以后,咱们一家子就跟着大哥他们吃香的,喝辣的,然后再给秋儿和冬儿两丫头说两门好的亲事,我和你只要等着抱外孙,享福就成。”高氏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李大贵的鼻子教训着,得意的说着自己内心的打算。

“唉……”在高氏面前,李大贵永远是直不起腰来的,重重的叹了一声,出门去了。

院子里,李芬儿带着李芳儿正在玩耍,见到出门来的李大贵,立马停了玩耍的动作,盯着他猛瞧。

在李大贵笑着朝两人走来的时候,李芬儿便甜甜的叫道:“三爷爷好。”

当年李大贵一家离村的时候,李芬儿还没有出生,自然是没有见过他。之所以知道他是自己的三爷爷,也不过是刚刚听了李大业和赵氏对他的称呼。

“三爷爷好。”李芬儿不认识李大贵,李芳儿就更不认识了,但也有礼貌的跟着自己的三姐甜甜的叫了一声。

“呃,你们也好。”李大贵也不知道两人叫什么名字,但瞧着两人乖巧的模样,内心也欢喜。

这时,李大业从厨房出来正好看到这一幕,便走过来,指了李芬儿道:“三弟,这是老二家的,叫李芬儿。”

随即又指着李芳儿道:“这是老三家的,叫李芳儿。”

眼神扫了一圈,没有见到李文,便问着李芬儿,“芬丫头,文小子呢?”

家里的几个孩子,李大贵也只没有见过李芬儿,李芳儿,还有一个李文,李大业自然是想一起介绍给他认识,免得以后见了面不认识。

李芬儿指了指李正和李文的房间,道:“三哥在房间里温习书了。”

“这孩子,自从教书先生来了家里,倒是钻到书眼里去了。”一听李文又在温习书,李大业嘴上如此说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自己的孙子喜欢读书,而且教书先生又说李文很聪明,说不定将来能考状元什么的,李大业这个做爷爷自然是高兴。

李大贵在一旁感叹道:“孩子们读书好啊!”

“走,孩子们的事情,随他们去。咱们兄弟俩几年没见了,该好好聊聊。今天晚上,让二弟和二弟妹也来家里,咱们好好的聚聚。”李大业一手搭上李大贵的肩,和他一起去正厅聊天去了。

来到正厅坐下,李大业给李大贵倒了一杯茶,问道:“三弟,这些年,你们过得咋样?”

“唉!”李大贵接过茶一仰而尽,又是重重一叹,才慢慢的将这六年来,他们一家子过的苦日子细细数来。

原来,李大贵他们一家被赶出清水村之后,就去了邻村安家。可因为高氏手脚不干净的坏毛病,在村子里走动时,经常会顺手牵羊的拿别人家的一些东西,不管是大件,还是小件。又因为他们一家子是外来户,渐渐地就被村子里的人孤立起来,受尽了所有人的白眼。

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搬家。

六年之内,他们一共搬了四次家,每次搬家的原因,全部都是因为高氏。

现在,就连李秋儿和李冬儿都被带坏了,也沾染了小偷小摸的习惯。

他们一家子今天能够找到黄鹤楼,也是因为在搬家的过程中,听到了李春儿带全家吃螃蟹的事情,还有黄鹤楼有两个掌柜的叫李三元和李平安。

高氏一听到两个侄子的名字,就非得收拾包袱来找,李大贵怎么劝都没用,最后只得全家都来了县城。

想起这些年的心酸,李大贵就忍不住抹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