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节(1 / 2)





  可惜徐昭明第四第五题答得快,百人团也不差,出错率非常低,他五题总分加起来总分不过一百四十一分,比刚才那位得分最高的挑战者少了四十多分!

  徐昭明看到这分数有点小失望,忍不住往寇承平他们所在的方向看去。

  等瞧见盛景意高高地举起手里的旗子朝他挥动,把那小小的旗帜挥得呼啦啦响,徐昭明的心又跟着飞扬起来,信心满满地等着答最后一题。

  张祭酒没想到徐昭明能有这样的表现,此时已经完全忘了自己一开始在发愁徐昭明会丢国子监的脸,他笑呵呵地和东莱先生他们夸起徐昭明来:“这孩子平时肯定没少在诗词一道上下功夫,否则不会答得又快又好。”

  东莱先生没戳穿临时改口的张祭酒,只点头表示赞同。

  到了决定胜负的第六题,主持人直接念出了题目:“下列哪句诗提到花木不曾在《诗三百》之中?”

  接着便是四句分别含有兰草、杨柳、蒲桃、荷花的诗句。

  题目一念完,徐昭明和百人团仍是得在三声钟响之内写出自己的答案。

  时间十分紧迫,徐昭明仅是略一停顿,便飞快写了个“叁”字,表示自己选第三句。

  这题的分数还没统计出来,张祭酒一脸和煦地询问徐昭明:“你为什么选第三句?”

  徐昭明说道:“第三句诗写的是‘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意思是每年战死无数人,只换来胡人的葡萄传入中原。这说明,写在汉朝前的《诗三百》是不会有‘蒲桃’的!”

  东莱先生笑问:“你知道《诗三百》里的诗大多写在什么时候的吗?”

  《诗三百》可都是歌谣来着,徐昭明还会唱好多呢,这问题根本难不倒徐昭明!

  徐昭明想也不想便答道:“约莫是周王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吧,反正比汉朝要早。”

  读诗的人不一定读史,所以哪怕《诗三百》曾被孔圣人列为读书人必读书目之一,不少人听完题后压根反应不过来这道题在考校什么,下意识地把诗中提及的花木与《诗三百》里头出现的诗逐一比对下去!

  一比对,可不就耽搁了吗?

  最后这道题答错的人竟有六十八个之多,可以说是全场错得最多的一道题了!

  这样一来,徐昭明的总分就超过了两百分,是今天五位挑战者之中分数最高的!

  徐昭明赢了!

  他拿下了这场文会的第一次攻擂资格!

  安分了整场比赛的小纨绔们立刻跳了起来,一人抱了一束花往擂台上跑去,人手一束的鲜花瞬间把徐昭明给淹没了。

  徐昭明一束一束地接到怀里,最后不仅接不下了,还被花香得打了个喷嚏。他看向还抱着花没往前挤的盛景意和寇承平,忍不住露出个傻气直冒的笑容。

  不少人也看清了他们手里抱着的花束,分明是夏天常见的花卉,经过搭配和包装看起来便很不一样。

  原来除了把花带回家插花瓶里,还能把这花做成这么一大捧送人的吗?

  那一大束花搭配起来怪好看的,不知都用了什么花?

  不知是不是因为徐昭明在第一场比试里拔得头筹的缘故,现在所有人看到这群小纨绔闹成一团都不觉得他们胡闹和荒唐了,反而觉得这群活力充沛的少年人感情真好。

  年轻真好啊!

  主持人等他们闹完了,才宣布百人团那边的优胜人选,也就是要与徐昭明争今天擂主之位的人。

  那是个三十出头的读书人,长得其貌不扬,扔人群里压根找不着的那种。

  这读书人被念到名字之后站起来亮了个相,慢条斯理地说自己姓李名弘,很谦虚地表示自己也没多厉害,只是格外喜欢读书而已。

  至于有没有功名?考功名是不可能考功名的,世上有那么多好书等着他去看,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考功名。

  想想他家当年也算小有薄产,结果到他这一代后家底一天更比一天薄,他连那么点家财都打理不好,怎么敢去当官为害一方?

  这番话在功名至上的时代本就有点离经叛道,众人再一听主持人报的成绩,好家伙,从开头到结尾他一题没错,还都是答得最快的那个!

  就算喜欢读书,这也读太多了吧?

  徐昭明连对六题已经很了不得了,这人居然全程一题都没错!

  盛景意看向李弘的目光亮了起来。

  人才啊!

  看到人才,怎么能不想办法扒拉到自己碗里!

  盛景意抬手戳戳旁边的寇承平,问道:“你认得这个李弘吗?”

  寇承平还真认识,给盛景意说起八卦来:“他是城东李家的,李家从前即便称不上是金陵首富,那也是富得流油的人家,可惜传到他手上就败落了。他嗜书如命,三十好几了既不娶亲,更没儿子,族人天天上他家打秋风,他一听别人有难处就掏钱,都快把家产给送光了。”

  盛景意道:“倒是个奇人。”

  寇承平道:“说来也是造化弄人,他本来有个弟弟样样都出挑,他父母对这个弟弟寄予厚望,本没想过要他继承李家的,因此从没管过他喜欢做什么。谁都没想到十年前他弟弟喜欢上一个官伎,死活要娶她!”

  盛景意道:“所以他弟弟被赶出家门了?”

  “当然不是,”寇承平摇头,“他家里确实是不同意的,他弟弟便立誓不靠家里,要自己考个功名为她赎身。他弟弟从小聪明过人,当年就过了乡试,要是那年他弟弟能去考春闱的话,说不准真考上了!”

  盛景意疑惑地问:“那他没去考吗?”

  寇承平道:“要不怎么说造化弄人?他弟弟在去春闱的路上落水,生了场大病,人没了。他父母受不了这打击,相继撒手人寰,偌大的家业便落到最不擅经营的李弘手上了。”

  盛景意说道:“……这事儿总觉得有点耳熟。”

  这都是陈年八卦了,寇承平想了好一会儿才把人对上号,幽幽说道:“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当年他弟弟喜欢上的官伎,好像就是你家三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