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节(1 / 2)





  这个故事在讲香君的命运,同时也在讲一个王朝的命运,无怪乎国子监那边拿不定主意。

  韩端垂下眼睫,灯光在他脸上落下淡淡阴影。从小到大,他都被灌输一个思想:中原是我们的根,我们总有一天要收复中原。

  可惜随着他渐渐长大,才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就连身在那个位置的当今陛下,也不一定还怀有收复中原的想法。

  韩端定定地看着手里的《桃花扇》。

  他选择来金陵,为的就是集聚一批有志于收复中原的文武官员。等他回朝之日,他需要彻底掌握在朝中的话语权。

  这条路不好走,他的一些打算在许多人看来甚至是大逆不道的,可只有掌握了绝对的权势,才能让朝廷上下真正为他所驱使。

  这本《桃花扇》来得到巧,临京那边他不敢保证,至少在金陵城,他可以保这本书顺利刊行。

  等这本《桃花扇》传到临京那边,想来该看的人都看过了,想销毁不让人看、不让人传唱也来不及了。

  韩端收起国子监那边送来的样书,连夜写好答复意见,又叫人拟了帖子明日一早送去定国公府和寇府。

  第二日一大早,徐昭明和寇承平都收到了韩端下的帖子,说是邀他们过府一叙。

  徐、寇两家情况与韩家相似,家乡都在中原,算是比较坚定的北伐派,韩家向来与他们交好,两家子弟自然也是有往来的。

  不过韩端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与徐昭明、寇承平这种在外名声荒唐的纨绔子根本不是一类人。平时徐昭明他们与韩端打交道都是跟在家里人后面去的,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收到别人的帖子!

  徐昭明乍一听着韩端给自己送帖子,还有点不敢置信。

  徐昭明拿着帖子翻来覆去地看了老久,兴高采烈地跑去找自己兄长说起这事。

  一直被人当小孩子看待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别人把自己当成大人,韩端这么正式地下帖子邀请他,可把他给乐坏了!

  徐家兄长见徐昭明在那傻乐呵,有些无奈,但也好奇韩端找徐昭明做什么。

  要讨论学问、讨论时势,不是找他们这些当哥哥的更适合吗?

  徐家兄长心里酸溜溜的,看着自家傻弟弟很不是滋味。

  韩端可是二十二岁就已经出任金陵知府的朝中新贵!

  要知道别处的知府都是从四品,金陵这样的战略要地,知府都要比别处高一级,是正四品官。

  这种年纪的正四品,一百年也不一定能出一个!

  本来他是昭康长公主之孙,算是外戚一挂的,偏偏他从小文才出众,诗文写得极好,又拜了颇有名望、弟子满天下的大儒为师,士林从不把他当外戚看待,反倒把他当成自己的一份子,提起他来一向只有夸没有骂!

  这样厉害的人物,他们简直连妒忌都生不出来,只想和他好好结交一番。

  徐昭明可不管自家兄长酸不酸,他到处摆显了一通,又回去把自己从头到脚拾掇了一番,见时辰差不多了便大摇大摆地出了门。

  外头天气明明还挺冷,他手里还拿着盛景意送他的桃花扇,一路招摇过市直奔府衙赴会。

  不想到了府衙门前,徐小公子与损友寇承平不期而遇。

  徐小公子抬眼看去,只见他家损友打扮同样骚包得很,手里还拿着同款扇子——哦不,扇子上的画不一样,倒也不算撞扇。

  可扇子撞没撞都没差,外人一眼看去,都觉得这两个人是一伙的:他们穿得差不多不说,还都在这春寒料峭的季节拿着折扇边走边扇——他俩要不是约好了这么干,那就是脑子有同样的毛病!

  第27章

  国子监那边既然送书过来,自然说明了事情原委。

  韩端特地把徐昭明、寇承平请过来,是想让徐昭明两人发挥一下他们的专长,配合着把《桃花扇》做出来。

  既然《桃花扇》讲的是金陵故事,大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打造一条文化产业链,全方位向临京以及其他地方输出,把更多人吸引到金陵来。

  至于把人来了有什么用,那自然是不用说的,有人就有经济,有人就有文教,北地收复不收复另说,至少这金陵不能再丢了。

  要是能让大部分人意识到丢了金陵就是在割肉,而且还是割在每一个人身上,才不至于让上头随随便便割地求和,把金陵城这种战略要地也扔了出去!

  韩端邀徐昭明落座,与他说起自己的看法:“以《桃花扇》的篇幅,光凭千金楼应该无法演出全本吧?”

  徐昭明听了点头,说道:“这个盛姑娘和我提到过,她说花朝节后可能会邀其他楼的姑娘一起排戏。”既然韩端起了头,徐昭明立刻打蛇随棍上,替盛景意提出要求,“要是教坊那边愿意分拨乐师和伎人给她们的话自然更好,那就不用她们自己去找人了!”

  这是韩端第二次听徐昭明提起“盛姑娘”。

  听到徐昭明说盛景意还真打算排全本戏,韩端觉得这小姑娘很不一般,一般人想到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肯定都会知难而退,这小姑娘却决定迎难而上。

  韩端说道:“戏是由她排的吗?那我倒是少邀了一个人。”

  寇承平插嘴:“韩世兄若是想见那小姑娘,不如叫人去把她请来。”他睨了眼旁边的徐昭明,和韩端诉起苦来,“我上回被这家伙诓去千金楼,明明是我和那位盛姑娘签的契书,他还把人藏着不让我见,捂得可严实了!我们太平书坊现在天天给那位盛姑娘送钱,我却连她长什么样都不晓得。”

  韩端说道:“没有提前相邀,临时把人请来怕是太唐突,下回我再单独请盛姑娘过府一叙便是。”

  他有官职在身,可以在宴请客人时邀请伎人登门助兴,自己去花楼却是要遭弹劾的,所以他要见盛景意的话只能找个由头下帖子把人邀来。

  寇承平可以和徐昭明瞎闹,却不敢闹韩端,只能应和:“韩世兄说得有理。”

  不知道为什么,韩端这人明明带人很和气,偏就是给他一种他们不是一辈人的感觉。

  他们这些纨绔子弟,在长辈面前还是不敢造次的,毕竟有长辈庇佑他们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外头胡作非为!

  既然寇承平开了口,韩端便又与他询问起《桃花扇》的刊印事宜。

  得知太平书坊那边已经着手准备雕版,万事俱备,就差个府衙的批复,韩端说道:“那你过两天就可以下印了,国子监那边明天会给你批文。”

  寇承平喜道:“多谢韩世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