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节(1 / 2)





  她们平时不能离开秦淮河畔,哪怕是出去窜门,也只能在花楼和花楼之间走动,难得有机会出来,她也想多在外面待会。

  穆大郎一直等在行宫外,他昨天又被盛景意拉去当练习编发的工具人,过了一夜发型也纹丝不乱。

  自从自己拆过一次盛景意编的发、拆到自己怀疑人生后,穆大郎已经放弃挣扎,只要他戴上头巾,就没有人会发现他的发型有多花里胡哨。

  这会儿穆大郎脑袋上就裹着平民专用的葛巾,身穿麻布袍,完全是不起眼的杂役打扮。

  得知盛景意两人要去西市见林老板,穆大郎没说什么,默不作声地跟在轿子外往西市走去。

  盛景意三人直奔林家脂粉铺,林老板新招了伙计,她收的那个义子也在店里帮忙,店里瞧着倒也热闹。

  得知盛景意来了,林老板亲自出来相迎,喜笑颜开地和她们说起口红的销量。

  最近她见货备得差不多,便和玲珑商量着开始对外开售,林家脂粉铺开在西市,往来的顾客手里大多没多少余钱,所以木管口红卖得比较好。

  林老板怕盛景意觉得银管口红没卖出去不太开心,宽慰道:“银管没备多少,按你说的‘限量’来卖,应该是能卖出去的。”

  正说着,便听伙计热情地招呼新进来的客人:“几位客人里面请,请问想看什么?”

  那几位客人却没立刻答话,而是看向正和林老板说话的盛景意两人,笑着寒暄起来:“含玉姐姐也在这?”

  含玉笑道:“我手里只有当家给的两支银管口脂,觉得不太够用,所以想自己买一套。”她眉眼温柔,说话也不急不缓,“虽然我比较喜欢淡妆,不过有时候也想关起门来试试别的颜色。”

  交流起化妆心得来,女孩子们话就多了,大伙都很赞同含玉的话。

  要不是营业需要,谁愿意一种风格走到头?而且哪怕是营业需要,有时候改换一下妆容说不准也会有意外之喜!

  有年纪小些的姑娘已经心痒痒,朝伙计说道:“那个银管口脂是一整套的吗?拿来给我们看看吧!”

  伙计不由看向林老板。

  银管口红定价奇高,平时都不摆出来卖的,谁要买这个会由林老板亲自招呼。

  林老板在刚宽慰完盛景意,客人就上门了,这打脸来得太快,她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不过她到底是从小在市井里打滚的人,很快便回过神来:如果这是打脸的话,她希望以后打脸来得越猛烈越好!

  林老板爽利地取出一套银管口红给姑娘们介绍起来。

  这套口红由精致的匣子装着,推开匣盖一看,十二支银管口红整整齐齐地躺在红色锦缎上,光是这包装就叫人爱不释手。

  不得不说,女孩子购物很多时候先看颜值再看品质,只有少数人会精心研究什么成分啊配比啊产地啊。对于大部分的普通顾客来说,产品颜值越高,她们花钱买的念头就越强烈!

  林老板又按照盛景意前面说的吹起了来,说银管口红不管是材质还是人工都贵得很,所以定价会比较高。不过她们也不准备多卖,每次出新品只会卖一百套银制版,卖完就没有了!

  如果觉得价钱太高,还可以选择木管套装,虽然外观不一样,但色号差不多。

  林老板说着还把木管套装也摆了出来。

  木管套装数量是一样的,色号也确实差不多,不过不管是盛它的匣子,还是上面的花纹,看起来都差了一等。

  单看的话其实也很不错,新奇又实用,问题是有在闪闪亮亮的银管套装旁边,那平平无奇的木管套筒就显得黯淡无光了!

  含玉这个托很敬业,问完价后当场表示自己要买一套。她买完了,那几个姑娘很快也下定决心,一人带走了一套,有财大气粗的还一口气买了三五套,说是回去送给自己的小姐妹。

  一直到这波客人走了,林老板都还挺恍惚,不敢相信自己一下子卖出了好几个月的营业额。

  没等她缓过劲来,又陆续有几波丫鬟打扮的客人寻了过来,直接问她们店里那亮闪闪的口脂怎么卖,有的问完就买了一套,有的面露为难地走了。

  一直到傍晚打烊,来询问或者来买银管口红的人就没停过,掏钱买的那些大多不会单买,都是直接把一整套买走。

  短短大半天,限量一百套的就银管口红竟全部卖出去了!

  因为跑腿的小丫鬟手里也有点闲钱,连带那备货充足的木管口红也卖出了不少!

  光是对外发售的九十九套银管口红就入账将近五千两,哪怕除去成本和人工,也净赚四千多两!

  这份利润虽然要缴钱,可交完税她们还是分别分到将近两千两,这可是一天之内赚来的!

  早知道卖得这么快,她说什么都该争取做他个两百套!

  林老板揣着那么多现银很不安,当即叫义子悄悄跑千金楼一趟,叫玲珑带上信得过的人来脂粉铺分钱。

  突然多了这么一大笔银子,不赶紧把千金楼那份分出去,她怕夜里睡不着!

  作者有话要说:

  林老板:不要不开心,虽然现在卖得不怎么好,不过我相信总可以卖完的!

  小意儿:我也相信=w=

  第16章

  林老板男人没挑对,随手拉去入籍的义子倒不错,这小孩今年不过七八岁的年纪,手脚麻利,肯学肯干,喊起人来嘴巴也甜。

  小孩流落在外时年纪太小,不记得自己叫什么,只依稀记得自家姓孟,林老板认义子时便给他起名叫林孟。

  在金陵城中,各种“外卖”服务已经很成熟,很多商贾人家的小孩都会帮忙跑腿送货,虽说一个半大小孩往秦淮河畔跑不大好,但时下风气开放,这样的小童出现在秦淮河畔倒也不显眼。

  林孟飞快找到千金楼,报了名号。楼中杂役得知是来找玲珑的,便领着林孟去见玲珑。

  林孟把林老板写的信转交给玲珑,又一溜烟跑了。

  玲珑拆信看完,心中暗惊,赶忙去找盛娘说起此事。

  盛娘也知晓盛景意在和林老板合作,利钱五五分,却没想过那新式口脂竟能卖得这样好。她把盛景意找了过来,拉着盛景意的手问她这口脂是怎么卖出几千两高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