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节(1 / 2)





  母女俩抱着哭了起来,引得杨二娘、柳三娘急匆匆进来拉开她们,免得两个病号哭伤了病上加病。

  盛景意收了泪,与三个娘大致讲了讲自己当痴儿这些年的“奇遇”,把自己突然会喊人的事解释清楚了,也给未来要做的事提前铺垫一下,免得以后拿出什么新鲜事物还得现编借口。

  柳三娘原本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获罪下狱才成了官伎,听了盛景意的话便与其他人讲起了“庄生梦蝶”“南柯一梦”“黄粱一梦”等等典故。

  柳三娘说完还轻轻抚着盛景意的小脑袋,慢声细语地说道:“显见这种事古来皆有,算不得多稀罕。”

  盛景意听得一愣一愣的,差点被柳三娘说服了。

  还是盛娘比较谨慎,再三叮嘱盛景意莫要再和人提起此事,免得被人当做妖孽处置了。

  杨二娘倒是一脸凶相:“我看谁敢!我们小意儿哪里妖孽了?不就做了个梦?那条律法规定不许人做梦了?”

  母女四人时而哭、时而笑地把话说开,相处起来便亲近得很。

  盛娘是听说她醒来了才强撑着过来看她,聊了半宿,身体很快就撑不住了,又轮到她昏昏沉沉地昏迷过去。

  一大早杨二娘赶紧叫杂役跑了个腿,去把郎中老方叫了过来,生怕盛娘熬不过这一关。

  第二日一早,坐镇秦淮河畔的郎中老方被请了过来。

  昨夜母女四人轮流哭了几场,眼都肿成了核桃,老方过来看到都惊了一下。他朝杨二娘调侃道:“香老虎,你眼睛怎么也肿了?莫不是你终于开窍瞧上个如意郎君,结果人家被你吓跑了?”

  杨二娘名字里带个香字,听着婉约柔和,她当年却是个刺头,喝酒能把一桌子大汉灌醉,自己还没事人一样。最绝的是她敢抡起板砖砸人,早些年千金楼镇场子的活全靠她干,属于一言不合能惹事的客人干上一架的那种悍脾气。

  久而久之,大伙给她起了个绰号叫“香老虎”。

  杨二娘啐了一声,骂道:“你个挑船郎中,叫你来是让你给大姐姐瞧病的,张嘴就胡咧咧,信不信我找人砸了你的破院子。”

  两人边拌嘴边往楼上走。

  白天千金楼是不营业的,一楼住的都是负责干杂活或者搞安保的杂役,白天可以歇着,最近千金楼出现倒闭危机,当家的又病倒了,杨二娘便做主让男女杂役都出去接些小活计养活自己,免得千金楼还没关门人倒是全饿死了。

  二楼住的是姑娘们,说来也可怜,因为千金楼发展前景不太妙,其他花楼又蓄意挖墙脚,二楼的房间已空了大半,没了拿得出手的姑娘,千金楼的境况自然一落千丈。

  走到三楼,便是盛景意母女四人的住处了。

  三楼比一楼二楼要小上一圈,不像二楼那样足有二十四间大小房间,但胜在视野极好,盛景意和盛娘的房间还面朝江面,开窗一看,只见江上烟波浩渺,江风拂面而来,吹得人心旷神怡。

  盛景意吃好睡好,早上醒来自是精神抖擞,她早早守到盛娘房里等着郎中上门。

  来到病人面前,老方便不再闲聊,正儿八经地坐到病榻前给盛娘把脉。

  盛景意好奇地在旁边探头探脑。

  前些年她演过个小医女,为了更贴合角色专门背过几本基础医书,此时见老方给她娘号脉,她不免也学着老方的姿势把手指搭在自己另一只手的脉门上,回忆着以前背的那几本医书。

  “不错,从脉象看有好转了,再吃上半个月药,应该就好了。”老方号完脉,抬手捋了下自己引以为傲的美须,慢悠悠地说出自己的诊断结果,“不过得注意别再劳神,你们千金楼这一摊子事找个人先管着吧,不好好养着的话铁打的身体都好不了。”

  杨二娘虽对老方又喝又骂,却还是挺信服老方的本事,听他这么说便放下心来,又把盛景意推到塌前说道:“你给小意儿也瞧瞧。”

  老方一听,大感惊奇,仔细打量起盛景意来。

  刚才他进来时便注意到这粉雕玉琢的亭亭少女,但也只当是千金楼新挖来的伎子,不曾往那痴儿上想。如今细细一看,才惊觉这便是那个千金楼三个当家平日里当眼珠子护着的痴儿。

  谁曾想到,那双眼睛一有了灵气,这痴儿看起来便完全不同了!

  老方感慨道:“我过去听人讲起‘画龙点睛’的传说,还道是酸腐文人瞎掰扯的,如今想来倒是我狭隘了。你们小意儿这双眼睛,不知会让多少人神魂颠倒。”

  杨二娘骂道:“你个挑船郎中少拿我们小意儿打趣,赶紧给小意儿瞧瞧!”

  “挑船郎中是什么意思?”盛景意不懂就问。

  “挑船郎中就是在医馆药铺里打下手的伙计,”杨二娘用眼梢子扫了老方一眼,噙着笑给盛景意解释,“磨药的那玩意你见过没,长得和船一样,挑船郎中每天干的就是帮人磨药,一天到晚跟摇船似的。医馆开久了,大伙都知根知底,有本领的好郎中人人上赶着去看病,没本领的家伙自然只能天天去挑船!”

  老方被杨二娘埋汰多了,也不在意杨二娘的促狭,你喊我挑船郎中、我喊你香老虎,这不扯平了吗?

  老方乐呵呵地让盛景意坐下,又正儿八经地给盛景意号过脉,笑着说道:“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小意儿你这是好全了,再没什么毛病了。就是底子有些虚,既是晓事了,往后好吃好喝养养便是。”

  母女俩的病都好转了,柳三娘自是千谢万谢,强塞了一锭银子给老方,多谢他一大早来一趟。

  老方也不客气,收了银子下楼走人,没过多久,便有医馆的学徒颠儿颠儿跑来送药,半月份的药堆起来足有半人高。

  既然老方说了不能劳神,杨二娘便人把盛娘房里的账本、文书全部搬走了,坚决不让盛娘再碰。

  盛娘有些无奈:“你们应付得来吗?”

  杨二娘是暴脾气,要她领着人干架还行,要她去跑关系、玩心眼,她绝对是玩不来的;柳三娘倒是个软脾气,可也太软了,吟诗唱曲挺在行,要她理账就太为难她了。

  至于楼里其他姑娘,那就更不用指望了,她们都刚来,不玩绝食、不想着逃跑或者跳槽就不错了,哪能指望她们保下千金楼。

  在她病倒前官府那边就下了死令,说要是开春后千金楼还亏损,她们就得关门大吉,楼里所有人统统充军去!

  盛景意在旁边听着,也意识到境况不妙。

  金陵城商业发达,花楼也非常多,官营的、私营的都有,私营的倒是自在,怎么来都行,有名气的女伎甚至还能自己盘个小院深居简出,遇到有人下帖请她们出场才抱着琴去场上一曲,完全是后世的明星模式。

  相较之下,官营的境况就惨淡多了,官营大多不做皮肉生意,顶多只是陪着唱个小曲喝个小酒。可官营花楼接收的大多是犯官之女,起步虽然高,教起来却也不容易,许多新来的姑娘都是千娇万宠养大的,哪愿意给人陪酒唱曲?

  有些性子烈的,得知自己要落入贱籍之后便自尽了,剩下的那些也好不到哪里去。

  想想看,一边是自由市场,姑娘们使劲浑身解数发光发热,既能活泼可爱地唱唱跳跳,又能悠游自在地抚琴作诗;一边是封闭市场,姑娘们统统消极怠工,表现得不情不愿,天天唱什么“秋风秋雨愁煞人”,换成你你想去哪里消遣?

  要不是朝廷规定官员聚会不能请私伎助兴,这些个官营花楼怕是统统得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