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节(1 / 2)





  不管是日记还是案件记录,都少不了纸笔,再贵也得买。

  阿苗又惊又喜又赞叹,“晏姑娘,您念过书呀。”

  正埋头翻书的晏骄嗯了声,又苦笑着补充道:“可惜我家乡的许多文字与这边不大一样,用的笔也不同,得多花些时日适应了。”

  繁体毛笔字,真是要命。

  也不知要练到猴年马月去,她得先想办法弄点儿炭条应急。

  阿苗就笑,“常言道,一通百通,您是会的,再学旁的肯定也快。”

  “那就借你吉言,”晏骄笑笑,见她眼巴巴瞧着,略有些艳羡的样子,不由得心头一动,“你想学的话,咱们一同练字。”

  “真的吗?您愿意教我?”阿苗惊喜交加的喊道,不过马上又忐忑起来,摇摇头,“还是算了,我这样笨,学不会的。”

  晏骄道:“哪里有还没学就说学不会的?我倒觉得你伶俐得很。”

  阿苗长了这么大,还从未被人夸过伶俐,顿时觉得胸膛里充满了愉悦的气息,满满的,涨涨的,好像轻轻一戳就要爆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别的晏骄不知道,这价钱确实高。

  极其普通的文房四宝加一本字帖和《千字文》,就花了小半两银子,心疼的她都快哭了。

  反倒是后面去菜市场买菜,物价之低,超乎晏骄的想象。

  亲身经历过之后就会更深刻的认识到,绝大多数古装剧里边动辄几十甚至成百上千银子的交易纯粹扯淡。

  古时候开采能力低下,一个国家一年的白银开采量才多少?如今民间流通最多的还是铜板。

  晏骄一口气将做饭可能需要的油盐酱醋和材料都买齐全了,阿苗在后面疑惑的说:“姑娘,这些东西大厨房里都有。”

  晏骄正色道,“既然是我自己的主意,怎好蹭公家的东西。”

  以后她肯定也常做,所以不光这些,就算是用的柴火、煤炭之类,也要一点一点的跟厨娘交割清楚,不能让人家吃亏。

  阿苗乖巧点头,却还是笑,“姑娘想的也太细了些,就算用能用多少呢?”

  “话不好这么说,积少成多,”晏骄摇头,“对了,猪肉摊子在哪儿?”

  两人往猪肉铺子去的路上,意外看见有卖螃蟹的,晏骄一下子就拔不动腿了。

  “老伯,这个多少钱一斤?”

  阿苗小声道:“姑娘,这些东西压称又没什么吃头,外头腿上全是毛,怪吓人的……听说做熟了也有股怪味儿,不好吃呢。”

  平安县城并不靠海,眼前的螃蟹是淡水毛蟹,味道自然不如海蟹清甜,但自有它的可爱之处。

  本地居民不大爱吃虾蟹,且眼前这一篓子毛蟹又大的大,小的小,并不怎么好看,卖蟹的老伯从大清早熬到这会儿还没开张,也是等急了。

  见这会儿难得有人开口,他连忙擦了擦脸上的油汗,殷勤道:“五文一斤,您若要的多,可再便宜些。”

  “五文钱?”

  晏骄暂时对这个价格没什么概念,一旁的阿苗却不由得瞪圆了眼睛,暗自咋舌。

  这些螃蟹,一个个沉甸甸的,一斤才能称多少?且全是硬壳子,统共才几两肉?

  五文钱,都够买两只鸡仔儿了!

  晏骄没做声,只是蹲下细看。

  卖蟹的老伯生怕她走了,再把这些螃蟹砸在自己手里,忍不住讷讷道:“姑娘,都是肥的,瘦的俺都放回河里去了。昨儿夜里一宿没睡觉打的,今儿一早就进城了,活蹦乱跳的。”

  晏骄非常熟练地捏起来几只掂量一番,果然沉甸甸坠手,估计里头肉少不了。

  临近中秋,本就是虾蟹上市的时候,真是想想就叫人流口水。

  “得了,我全要了。”晏骄豪爽的道。

  老伯不觉一阵狂喜,千恩万谢,忙换了秤砣来称。

  阿苗看的目瞪口呆,替她心疼,“这少说也得有二三十斤,您买这么些可怎么吃!”、

  晏骄只是笑,“我自有主意,回头你可别吃掉舌头。”

  阿苗不大相信。

  这些玩意儿还能比肉好吃?

  那头卖蟹老伯已经麻利的称好了,又特意将秤杆掰过来与她瞧,憨厚道:“姑娘,一共二十五斤六两,高高的,算您二十五斤。只是这筐……”

  普通百姓生活不易,一只上好柳条筐也要七八文,老汉还真是不舍得。

  见木已成舟,阿苗只是跺脚,又脆生生抢道:“老伯,这样沉,我们可搬不动,您得给我们送过去。”

  “成,成!”买卖意外做成,老汉正欢喜无限,满口答应了,“两位小姐好生俏丽模样,哪里做得来这样粗活?只是不知送到哪里去?”

  听晏骄说是要送到县衙去的,老汉登时唬了一跳,十二分的郑重。

  因有了螃蟹,晏骄暂时也不想着猪肉了,就近买了些葱姜蒜酱,索性便打道回府。

  正巧赵婶子在后门与来送菜的小贩交割,见晏骄弄了一大篓子毛蟹过来,也是吃惊,反应与阿苗无异,生怕她给人糊弄了。

  晏骄笑而不语,只是跟她说好借了灶台和柴火,这便去拾掇。

  阿苗是做杂活的,一直都是哪儿缺人往哪儿去,这会儿就在厨房里帮着赵婶子和晏骄打下手,做些洗姜剥蒜的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