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节(2 / 2)


  “可你别忘了,这鱼可不是谁家养的。那鱼长在湖里,村民们都有份。这第一次去捞大家不在意,那经常去抓,并且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其他人还会大度的不在意吗?同理,山上的那些山货,你捡的多了,我捡的少了。长此以往,你说村民们会不会斗得像乌眼鸡一样?”

  “会!一定会!”村长冷汗都要下来了,这些日子乍然找到个发财门路,却没有思考到这深层次的隐忧。贾家村历来和睦可不代表人没有私心呀。“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贾珍珍缓了口气,终于说到正题了。

  “在南方特区,我听说有一种模式。以村为单位成立一个公司,以村里的土地、山林、河流等资源入股,由投资人出钱,规划运营,共同发展。村民们成为公司的股东,像城市的工人一样上下班。”

  “这……这不又成了大锅饭时期了吗?”以贾村长现在的思想境界,理解不了后世已经被普遍实行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这二则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前则是强制性的,没有目标没有领头羊,村民们没有集体意识。不管有没有分担工作,都能从中受益。长此以往,当然就没有积极性,大家都浑水摸鱼了。

  后则嘛,要吸取经验教训了,要让大家自觉自愿的想要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是这艘大船上的一员,只有大家都劲往一处使,咱们这条船才能划得更快走得更远。当然船上肯定是要有一个掌舵人来指导方向,否则就乱了套了。”

  贾村长听得目瞪口呆,歇了一会儿,灌了一大口茶水,咕咚咕咚的咽了下去,仿佛这样就能消化刚刚所听到的那些新思维似的。他隐隐绰绰知道这是能影响贾家村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能决定他这个第38代村长兼族长是否能在族谱上写下一笔的转折。这个时候,什么辈分什么长辈的威严他都抛开了。他恨不得像评书里讲的,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大神出山一般的虔诚了。贾村长给珍珍到了一杯水。

  “来,喝点水,润润喉咙。咱爷俩今天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咱们就交交心,别说那些大话套话。你就直接以咱们村来举例,你说咱们怎么办?”

  “大伯,我的想法还没成熟。”贾珍珍看着他的神色,有些不敢再说下去。

  “就说你那不成熟的想法。反正我知道你是咱贾家村里出来的娃,不会对父老乡亲有什么坏心思。”

  “我是这样想的,咱们村成立一个公司,村上以各种资源占股。村民们占30%股份,村集体占股15%,我以大超市、以我脑子里的点子入股,占股55%。我要绝对的控股权。”

  不是她想多吃多占,有了灵泉空间,到现在这个境界,钱对于她来说已经只是一个概念。只是她毕竟在后世经见的多了,知道有些事情正确的方向。比如村民们现在兴起的上山采野果野菜,在后期势必要规范起来,不能一次性把山上的东西采绝种了。什么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这些概念,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广大村民一时半会不能理解,这只有依靠她的控股权来实现了。

  见她持续沉默,村长误会了,以为她在介意股份的事,忙着解释,

  “这个不用你多说,我能理解,咱们村上一穷二白,全部卖了估计都抵不上你家的身价。”

  贾珍珍没好意思,村民们现在是没有体会到贾家村的巨大潜力,是捧着金碗讨饭吃,略过这个话题,

  “成立公司的好处是可以统一规划,比如咱们村的土地,干的旱的适合种蔬菜的咱就统一种蔬菜,湿得种水稻,沙地种瓜果。再比如像东平叔这种,是打渔的好把式,那他不用种地,他只负责打渔。哑巴叔养鸭子有一套,专门负责管理鸭棚。当然到时候这打渔、鸭棚就不是小打小闹了,咱们要规模化、统筹化才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村里面的男女老少都是公司的职工。每个人年底有分红,平时在公司按照各自适合的方向上班,有工资。干得不好的,那自然是扣工资甚至开除。”

  “那咱们不都成了城里领工资的工人了吗?”

  “只要咱们公司发展得好,可比城里工人有钱得多。”

  “那村集体的那15%干什么”村长想起了这茬。

  “咱们村长要发展,修路、架设电话线、还有电线这些经常故障,这些都从集体出。还有村里面的贫困户、孤寡老人,都可以从中受益。而且后期如果有富裕,咱们村民修房子的时候还可以从村集体的资金里贷款嘛。”

  “我的乖乖,照你这么说,咱们村几年以后得成什么模样呀。”

  贾珍珍微微一笑,这才哪到哪呀,离后世家家小汽车户户住别墅还差得远呢,只可惜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她提出了她的设想,剩下的就看村长的魄力了,毕竟上赶着不是买卖。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贾村长一拍大腿,

  “这后续的事情我来做工作,你现在先想想咱们公司成立以后的规划这些。毕竟一开春就是农忙。”

  第27章 腊月忙碌

  贾家大宅在腊月前落成了, 全村的人都围着来观看。它的美实在是太令人惊艳了。二层的白色小楼,掩映在四季常青的竹林之中。房子四周的三棵老树并没有移动位置,如定海神针一般的守护者房子。左边的果园,桃李杏这些果树叶子都掉光了, 但那盘曲嶙峋向上的枝干, 显示着生机勃勃, 待到春暖花开的时候, 不难想象美景。右边的池塘虽是新挖的, 但已经蓄满了水,那活水从山间引入, 又顺着沟渠流向贯穿村子的小河。房屋后面则是一片百十来平米的菜地, 贾家人顺着山势搭起了暖棚。那棚子与厨房相连, 有烟道通向其间,推开小门进去,虽是冬日里面却是一片郁郁葱葱。

  “这房子就是天上的神仙也是住得的了。”翠花婶没有进屋, 只在这外间走这一遭, 满嘴里就是啧啧称奇。

  “她婶子快进来吧,外面冷哩。”贾妈妈见着人来了, 忙着招呼。

  贾妈妈拉着人坐到客厅的沙发上,在贾珍珍的强烈要求下客厅里修了个大壁炉, 此刻正烧着柴火。任外面天寒地洞, 房间里也是暖意融融。翠花婶这才来得及打量着房间里面。这房子地面铺着隔壁县出产的云石, 平整结实又带点淡淡的黄色是这两年城里时兴的装修材料。四周墙面是涂着白灰, 大门两侧各有一扇大大的窗户, 充分的保证了采光性。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一抬眼就能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风景。这房间里的橱、柜、沙发、餐桌这些都是从省城里拉回来的,什么东西翠花婶都看着新鲜。她没有忘记今天来的任务,摇头感叹道,

  “小娇这女娃子命不要太好哦,嫁到你们家,简直是掉到福窝里了。”

  贾珍珍从厨房里端来热茶,递到婶子的手里,跟着也顺势坐到另一边的沙发上,今儿是翠花婶作为媒人来商量哥哥的婚期的。

  “嗨,别这么说,小娇那孩子我打小看着长大,喜欢得很了。关于这日子,她们有没有意见?”其实两家的关系已经很熟了,但村里总新一个媒人的礼仪性的东西。

  “哪能有意见,贾老爷子给自家金孙看的日子还能有错!林大婶一百个同意呢。”

  “那就好,那过两天还得你操持着,下聘这些。”

  “你放心吧,这满村子人谁不夸你贾家办事厚道,聘礼比城里人都高不说,谁听说过娶儿媳妇还把人奶奶一起带上的。”

  “那成,事成以后呀,我让小两口给你提猪头谢媒!”

  “我可不图这猪头肉 。我就稀罕宝强这孩子听话孝顺,还有珍珍这丫头,机灵。唉,提到珍珍,今年也18了吧……”

  听到这火要往自己身上烧了,贾珍珍连忙插话。

  “婶子,今天做了海带炖猪蹄,我去给你剩一碗来尝尝味?”

  “不了,我到是想偷个懒,可家里那老头子做不来饭,我一顿不在,他得饿死。哟,这天色也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

  “再坐坐呗。”贾妈妈瞪了贾珍珍一眼,这孩子故意拿话赶客。

  “不啦。家里还有事。”

  “那婶子你慢走,我哥办酒那天你可要早点来坐上席呀。”贾珍珍把人送到门口。

  送走了客人以后,贾妈妈也没在接着刚刚的话题,横竖孩子还小,要读大学呢。外面飘起了小雪,洋洋洒洒的掉落,不一会儿,树叶上,院坝里都铺上了一层白。贾志平父子俩从山上下来,冬闲着没事去山上砍枯树枝去了。爷爷和奶奶从暖房里出来,这天一天比一天冷了,暖棚里要搭上草席保温,那韭菜才一尺来长,可得精心侍弄着,过年才能吃上新鲜的韭菜鸡蛋馅饺子。或者是才有借口从空间里拿绿油油的韭菜出来。

  外面白雪细密的下着,饭厅里,贾家人边吃着饭商量着事情。年底了,可还有几件大事要忙呢。这第一件是去接外公外婆过来。

  “志平,你两口子明儿去把珍珍外公外婆接来吧。今天这场雪不大,明天应该晴了。再往后这天时可说不准了。”贾爷爷发话了。

  “好。”

  “唉,爸爸,明天到镇上的话记得给顾爷爷打电话,请他们趁天气还没彻底冷下来的时候,也早点搬过来吧。”